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信陽風情 >> 民間習俗 >> 瀏覽信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固始年節習俗

2013/9/9 13:59:59 點擊數: 【字體: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是日,雞鳴即起,穿著新衣,開門迎神。早飯吃水餃或掛面,少數地方吃元宵。新縣家家煮雞蛋,謂之元寶。飯后親鄰族里相賀拜年,歷時很長,初一至十五為高峰期,十六以后稱拜晚年,二月初二送年始告結束。拜年次序先長輩,后平輩。民間有“初一叔(伯)、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習慣。初四以后,次要親戚、朋友之間相互拜年。新縣南部初三只給岳父母拜年,不到其他人家。親戚間拜年要攜帶煙酒、糖果之類禮品。拜年客到后,主人煮一碗荷包蛋招待,或以雞、豬肉墊底的糍粑,正月十五前后拜年吃元宵,到中午時再以酒宴相待。新女婿拜年,所帶禮物豐厚,岳父酒宴也十分隆重,菜肴“配套成龍”。兒孫輩給長輩拜年,長輩須贈以壓歲錢。建國后,拜年禮有變化。農村中保留不少舊習慣。城鎮機關單位同事間到家說聲“新年好”,以煙、果、瓜子相待,寒暄片刻即走。近年來,組織大型團拜活動,免去不必要由繁瑣。
   
  元宵節:正月十五日,又稱上元節、燈節。民間有“正月十五大似年’之說。早餐搶早,多吃湯圓,象征早種早收。天黑后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燃放鞭炮。在農村,人們在晚飯后要送燈到墳地,自家的每一墳頭插一燈。鄰居們聚會玩燈、觀燈、舞獅、玩龍、放焰火。有的地方從十三晚上即已開始,從試燈、正燈到散燈,前后數日,有的甚至玩到二月初二。山區農家,十五夜晚用面做成雞、鴨、鵝、豬,棉桃、麥垛等各種形制的面燈,入夜后分別置于大門口、牛欄、豬圈、雞圈等處,象征新的一年六畜興旺。新縣、光山有“玩十五、逛十六”的習俗,十六日早,男女老幼穿新衣,到野外郊游踏青。還傳說正月十六日是老鼠嫁女日,因此這天人們提早就寢,以免“人吵鼠一夜,鼠吵人—年”。近年來,信陽市舉辦燈展,一些縣城組織燈火游藝會,形制各異的燈具排列街道兩側,五光十色,爭相斗妍。
   
  清明節:三月初(公歷4月5日前后)。是日,家家早起,折柳枝插于門首,男女也身戴柳枝,民間有“清明不插柳,死后變黃狗’、“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的說法。人們郊游、踏青,到先祖墳地燒紙祭拜,除草培土。新縣農村有的宗族于此日集族人于祠堂祭祖,謂之清明祖。目前,插柳習慣已不多見,掃墓圍墳仍很盛行。學生至烈士陵園獻花圈,舉行紅領巾和團隊活動。
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西部縣市的人通常以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節慶活動主要在小端午。是日,天初明捉絞在一起的蟾蜍、赤練蛇和蜈蚣,用以制藥療毒瘡。早晨吃粽子、茶蛋、油餅、糖糕等。粽子以糯米為主料,雜以棗、栗、豆、花生,多以竹葉裹成三角形,常蘸糖食之。習飲雄黃酒,并以酒涂抹面部及露于衣外的其它部位,還灑酒于地,以滅菌驅蟲。小孩系五色彩絲于手臂,并掛香袋和老虎素,據說可除毒避邪。有的向小孩耳朵滴雄黃酒,使其不染瘟疫。“端午不插艾,死后變老癩”,門窗上插苦艾和菖蒲,以后曬干制成艾絨,用以灸火除病。上午,潢河、淮河等大河中龍舟競渡,作送瘟神游戲。正午入園林深處,取露水為仙藥水,用以擦眼。據說可預防眼病。未婚妻在此日走婆家,新娘子回娘家。潢川有制作手工藝品——“胖娃娃”傳統。“胖娃娃”形態各異,佩帶在孩子身上,象征吉祥如意。用絲綢下腳料,通過畫樣、剪板、貼面、拼裝、彩畫幾道工序制成。據說源于春秋時期,流傳至今,深受兒童歡迎。建國后,飲雄黃酒、配香袋和老虎素等俗已不多見,食粽、采艾成為端午節的主要標志。
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日。中午或晚上合家歡宴,吃糯米飯、湯圓等。晚飯后明月東升時,千家萬戶便于庭院中、樓臺上,擺上水果、月餅等,賞月談趣。有些地方農村青年多乘月夜“摸秋”、玩火把;礊I等地還喜用稻草編成長鞭,在月下揮舞,表達秋收的歡樂。
   
  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也有在二十四日的),又稱灶神節、祭灶節,潢川人稱“過豆腐年”。此日,宰殺老啟明公雞,吃糯米年糕、糍粑、豆腐等。也有的以麥芽加糯米熬制灶糖供灶王爺,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建國后供奉灶王之習漸除,部分人家仍保留食糯米干飯、豆腐及放炮之俗。
   
  二十四過小年:自古以來,臘月二十三日祀灶過小年,然而息縣長凌、關店、臨河商人家庭。卻于二十四祀灶過小年。據傳說其主要原因是臘月二十三日,即屆于小年又臨近大年,是生意的旺季。從早到晚,顧客盈門,商人們都忙于迎接顧客.成交生意,顧不上辦理過小年事宜:若重于過小年而關門歇市,不但要受到顧客埋怨,而且在經濟上將要受到很大損失,何況又是處在相互競爭的封建年代,更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年一度的發財機會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故推遲一天過小年,久而久之,習以成俗,灶神當然也就隨家就俗,不加埋怨:又一傳說,有位很有名的商人頭領,因到外地采辦貨物,被冰雪阻隔,于臘月二十四日才趕到家:為了等待這位要人,做生意人家故將過小年推遲到臘月二十四日。
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月小者為二十九日),俗稱過年,一般與初一春節連過,民間視為最重要的節日。此日,人們早起,換桃符、貼門畫對聯。年飯或在中午,或在晚上。飯前設香案,上列豬頭(或大肉)、酒菜,果品祭祖。年飯盡其所有,盡其所好。吃飯時,指點菜肴說吉利話,如吃魚說魚吃余剩,吃豆腐說豆腐都富,吃豬腸說腸吃常有,吃豬舌頭說“吃賺頭”等,以期來年興旺發達。飯后,子女依次給長輩叩頭辭歲,家長賞給壓歲錢。夜晚,全家圍坐火堆旁暢述,徹夜不眠,謂之“守歲’、“守皮襖”。次日凌晨放炮接年、迎財神。除夕夜還要給牲畜喂飯,以示犒勞。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