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走訪過不少獨具特色的村莊,它們有的是歷史文化積淀厚重的古村落,有的是現代美麗鄉村中的璀璨明珠,有的是經濟發展一枝獨秀的新農村建設典范……
而當記者呼吸著清新的山野氣息,行走在商城縣七里沖村時,田園風光,美不勝收;農家生活,怡然自得,這些詞兒就不時涌現在記者腦中。一棟棟白墻灰瓦的徽派小樓如散落在青山綠水間的明珠,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遍布村莊,步步是景……令人過目難忘。園林小區式的村落、秀麗的石涼亭等建筑構成了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村落,展現了一幅富有詩情畫意的風情畫卷。
七里沖村位于大別山腳下的紅色革命老區河南省商城縣中南部,鲇魚山水庫上游,西臨國家3A級旅游風景區湯泉池,總面積8.5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籌資籌勞、以獎代補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也是商城縣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自美麗鄉村建設開展以來,村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一點一滴的變化。“以前村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現在走到哪里都干干凈凈的,出入方便,看著心里都舒服。村里不僅環境好,房子樣式也好看,比以前好多了。”當地群眾說。
湯泉池管理處黨委書記何征說:“七里沖村始終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高起點發展的要求,在商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下,在商城縣直各單位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申請項目資金和對口支援建設資金2000多萬元,群眾自籌房屋改造資金約1000萬元。該村正全力進行村民房屋改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據悉,目前,該村已完成村組道路建設總計9.2公里,整修大塘18口,整修渠道2公里,種植果木30000多株,種植藍莓400畝,整個村莊形成了“戶戶知建設、人人曉發展”的良好局面。
新村新房新產業,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轉變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隨地亂扔、亂倒垃圾等陋習已經悄然發生改變,保護環境正逐漸成為村民的共識。
村里的老人感慨地說:“村里環境沒有治理時,隨處可見亂扔的垃圾,蚊子、蒼蠅到處亂飛。現在不一樣了,垃圾入‘屋’了,蚊子、蒼蠅也少了,大家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深刻認識,誰都不能破壞我們的村子,誰都不能弄臟我們的環境。”
對于村里的環境治理,村支書高勇龍告訴記者說:“剛開始大家也不習慣,因為不是每戶門前都有垃圾桶,部分住戶離垃圾桶還有百十米,不少村民圖省事,總是隨手把垃圾丟在路旁、地邊、河邊。后來,村里對村內衛生保潔、花草樹木管護、生活垃圾處理和公共設施管護等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實行制度化管理,村干部和全村黨員帶頭執行,在做好自己家庭保潔的同時,還負責村內衛生,真正發揮了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俗話說:“十年難發莊稼漢,一年能發生意人。”何征說:“要改變七里沖貧窮落后的面貌,我們一定要轉變思路,大力發展旅游業。”該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本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原則,注重保護生態自然和人文歷史資源,著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如今,七里沖村已納入湯泉池旅游景區規劃,是湯泉池旅游景區的大門,村組道路已硬化完畢。該村還準備完善配套旅游基礎設施,發展集旅游觀光、果品采摘、體驗鄉村民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同時,在村里的支持下,不少村民把家里的小院翻建開辦農家樂,帶動了經濟發展。
在建設過程中,該村始終堅持規劃引領,嚴格按照建設藍圖進行,把美麗鄉村建設輕放在這片山水之間。堅持多元化投入,除了爭取項目資金支持,還積極動員外出成功人士及當地群眾積極投身建設。堅持嚴把質量關,建就建精品、建就建經典,協調處理好生態保護、環境美化和鄉村建設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持抓好產業支撐,突出與旅游業的結合,引進藍莓項目,支持發展農家樂、農家游等。
“建設美麗鄉村一切都是為了群眾,是為了讓群眾的生活更舒暢,生活環境更優美,讓農民創業增收。七里沖村地理位置優越,是縣城到汪崗至湯泉池的必經之處,自然生態優美,景色宜人,可以說發展鄉村旅游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村里切實通過宣傳動員,讓村民轉變觀念,用實際行動支持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把七里沖村建設成為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鄉村’、‘旅游鄉村’。”湯泉池管理處黨委書記何征滿懷信心地說。作者: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