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信陽

信陽民歌:河南民歌在信陽(3)

2013/11/29 14:40:13 點擊數: 【字體:

  在對信陽的走訪中,一不留神我們就會越了省界,到了湖北和安徽。信陽有3/4邊界線蜿蜒于皖鄂兩省,八縣一市皆受皖鄂影響。

  位于潢川縣的小潢河是淮河的一個支流,一百五十多年前,這是個熱鬧的內河碼頭。江蘇、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商人從淮河逆流而上,湖北、湖南的商人從長江兩岸打馬北上。他們帶來了鹽、絲綢和陶瓷,也帶來了成船的歌女娼妓。花船或商船在水面上輕輕蕩漾,溫柔得像曖昧十足的床。一名江南花船女子,手拿清脆的碟子唱起來:“蛾眉月兒半邊缺,等郎等到大半夜,桐油點了二三盞,燈草燒了七八節。情郎不來燈不滅。”歌在信陽人中間流傳開來,天長日久,變成了信陽人的“口水歌”。

  信陽音樂人王平安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我和潢川縣文化局的同志采風,一位老大娘滿肚子民歌,可找不到感覺。熟悉她的人給她找了個碟子,她拿筷子一敲,唱得不知道歇氣。”拿碟子唱曲的場景,我們在電影《洪湖赤衛隊》里看過。這個老大娘,承襲的該是安徽民歌。

  歌從南方來,歌到北方去。無論是江浙商人溯水而上到信陽做生意,還是信陽人放排到蘇杭,總會把外來的音樂帶過來。信陽的民歌兼容并收,吸收了外地民歌的養分,成就了自己的特色。

  在信陽,我們可以聽到皖南民歌、湖北民歌甚至江蘇民歌,流傳全國的《孟姜女》、《茉莉花》在信陽廣泛流傳并有多種變體。“信陽民歌不管是出于無奈還是出于寬容,接納了相當部分的外地民間音樂,將其精華吸收融會到自己的軀體中。”信陽音樂人黃鐵成說。

  多山多水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信陽人的抒情方式不是大鑼大鼓的戲曲,而是委婉細膩的山歌。人文傳承上,楚文化的滲透,促成了信陽民歌的進一步發展。便利的水運交通、南北交融的經濟流通,又使信陽民歌領風氣之先,成為當時一個“時尚”敏感的地區。這一切,導致了信陽民歌多,歌手多。

  信陽民歌“兼收并蓄”的特點,卻如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廣泛吸收,豐富了自己。另一方面也讓自身特色變得蒼白模糊,不再亮麗。所謂民歌色彩區,是民歌風格個性特別突出的區域,信陽處在各民族色彩區邊緣的接合地帶,它的個性被各地民歌交融磨蝕,直接后果是,“民歌數量很多,但被音樂界認可具有突出個性可作為一個區域代表的民歌又寥若晨星”。

  這正是它被現代音樂史家們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吧。(記者盛夏首席記者何正權文圖)【原標題:“豫韻楚風”信陽民歌系列一 河南民歌在信陽】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6年12月30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