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民歌大體可分為勞動歌曲和民間小調兩大類。勞動歌曲:包括號子、山歌、田歌等。音調粗獷豪放、高亢嘹亮,節奏鏗鏘有力或自由悠長。即興演唱、一唱眾和是其顯著特點。民間小調:亦稱清明小唱、清閑小唱。包括小調、燈歌、革命歷史民歌、新民歌等。
信陽市地處河南省南部,屬鄂豫皖三省交界處,自古有歌舞之鄉之稱。
信陽民歌源遠流長、藏量豐富,且獨具地方特色,既有北方民歌粗獷豪放之風又兼具南方民歌委婉細膩之長。無論是嘹亮悠長的山歌、高亢熱烈的號子,還是委婉纏綿的小調、詼諧風趣的田歌,抑或是熱情奔放的革命歷史歌曲,無不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信陽民歌大體可分為勞動歌曲和民間小調兩大類。勞動歌曲:包括號子、山歌、田歌等。音調粗獷豪放、高亢嘹亮,節奏鏗鏘有力或自由悠長。即興演唱、一唱眾和是其顯著特點。
民間小調:亦稱清明小唱、清閑小唱。包括小調、燈歌、革命歷史民歌、新民歌等。旋律優美、節奏規整、感情細膩是其主要特點。信陽民歌深刻而生動地表現了信陽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反映了信陽不同地區和不同時代的社會實踐,是信陽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信陽民歌是河南文化中罕見的融"豫韻楚風"于一體的珍寶。《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河南卷》中收錄信陽民歌224首,著名的信陽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開》、《送郎當紅軍》、《花轎到門前》、《車水歌》等。
信陽市與鄂、皖交界,這就形成了信陽地區語言上既有湖北韻味,又有中原語成分這一獨特語言特點。從而使信陽地區民歌音樂語言具有剛柔并融的風格。從旋律線條上看,流行在南部山區一帶的民歌,以同音重復和四、五、七、八甚至十度大跳者較多,音域較寬,情緒奔放激昂,清新明亮,可以感受到那種粗獷、剛健的特點。同時塑造了山區人民勤勞勇敢、不畏艱險、敢于斗爭的英雄形象。如《十二月點點》《石硪貉號子》《下盤棋調》等。淮河流域及中部丘陵地區民歌旋律以級進與旋律線的較大起伏并用者較多。它的特點是節奏平穩、語氣平滑、速度遲緩、優美感人、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有時加以別有風趣的襯詞,進行夸張渲染,使這些生活小調顯得更加樸實、詼諧、情趣橫生。如《六仙歌》《花轎到門前》《錦繡山河美如畫》等。還有一些以分解和弦式進行的,表現出歡樂情緒民歌。如《搶八句子》《慢趕牛》《張先生討學錢》等。
信陽民歌植根于豫南大地那片靈秀之地,有其堅實的生活基礎。充分展示了生息勞作、喜怒哀樂的生活情景,藝術再現了先民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的群體形象,從而使之成為我國民間藝苑的一朵絢麗的奇葩。 文 羅光輝【原標題:植根豫南民間藝苑的信陽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