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民俗特色概況
2013/4/12 14:48:5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信陽灶戲,是信陽特有的民間曲種,其唱腔音樂與端公祭神唱的"灶書"唱腔相近,修稱"唱灶"。它最早流行于固始東鄉、北鄉的羅集、分水、蔣集、往流等地鄉村的木匠群體中,至今約150年歷史,其代表曲目為《郭丁香》;顒佣κr期,即清末至民國年間才在固始縣毗鄰的商城縣、潢川縣、淮濱縣和安微省的霍邱縣、阜南縣、金寨縣等部分區域流傳。五十年代,灶戲還在農村時有演出,此后隨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的改變而逐步走向衰亡。如今除七十歲以上的藝人和六十歲以上的群眾,懂它的聲腔音樂和表演形式、主要劇目外,中、青年一代知曉者已寥寥無幾。
信陽茶民歌:信陽不僅是中國名茶“信陽毛尖” 的出產地,而且還是著名的茶葉歌舞之鄉。信陽民歌、舞蹈在茶區廣為流傳,1984年河南電視臺《歌舞行》節目就播放了信陽的《采茶舞》和歌唱毛尖的民歌。中央電視臺于同年也向全國轉播《歌舞行》節目。信陽的茶歌,有唱高山流水,也有唱愛情詩篇,更有唱采茶炒茶等勞動生活的。
商城歌舞:商城民歌以獨唱、眾唱、領唱、和腔等為歌唱形式。傳統的曲調及固定的地方小曲,稱為“小調”,比例最大,此外還有山歌、田歌、燈歌、淮調、號子、革命歌曲。商城民間舞蹈可分為舞蹈和歌舞兩種,如龍燈舞、獅子舞、鷸蚌舞等,歌舞結合的有杈傘、花挑、旱船、扇子舞、抬花轎等。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