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縣的南部山區有一處名叫九華山的旅游勝地。每當聽到人們談起它,我都會為它的九彎九嶺,茂林修竹,懸崖峭壁,飛泉流瀑的美景所陶醉,常常夢繞情牽。九月底我去了九華山。
秋天的九華山天高云淡,薄霧輕籠宛如美女出浴。一道道美景漸次映入眼簾;山路蜿蜒,山勢峻峭,汽車迤邐前行。碧綠的茶山,蒼翠的毛竹園依稀可見。環顧群山,峰巒疊翠,鷹鳴幽谷;再往南部山腳看去,長江河如銀帶一般纏繞其間。兩年前這里開展了長江河漂流活動,一漂漂兩省,沿河兩岸,風光旖旎,大批的游客絡繹不絕。如今已是晚秋,這里水流淙淙,落英繽紛,美麗的景色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浮想聯翩的我不禁想起了長江三峽的虎嘯猿啼;想起了桂林漓江的九馬畫山。
汽車到了山頂,巍峨的妙高禪寺矗立在我們的面前。沿著六百六十六級臺階拾級而上,踏進廟門,院中兩座偌大的香爐,經年禪香繚繞;院中的柿子樹上,成熟的柿子掛滿枝頭;進了大殿,迎面兩尊大佛金碧輝煌;殿兩邊,立著八尊大佛,栩栩如生。
離開寺院西行,不遠處有一座庵叫“鹿鳴庵”,建得纖小玲瓏,景觀秀麗。這里住的都是尼姑,于是我便問道:“有位昌霞師父也住在此對嗎?”一位老尼雙手合十地說:“阿彌陀佛!昌霞師父已在幾年前示寂了……”
小時候我家住在一個小山村里,那時候昌霞師傅大約30來歲,在一個叫糾藤的庵里當尼姑。當時庵里一共住了三位女尼,數昌霞師傅長得漂亮。她高高的個子,身材修長,皮膚白皙,五官雅致;剃個光頭,頭皮上烙有三排九個戒痕。穿一襲黑色的尼衣,頗為肅穆。
據說昌霞師傅小時候被壞人傷害過,一氣之下便削發為尼。真是“二八花季正年華,蓓蕾遭殘捐作裟。四大皆空常守月,化作庵尼字昌霞”。
我們沿著山道行走,兩邊美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真是車在山間行,人在畫中走。我們終于來到了九華山茶場,為了響應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廣信陽紅的號召,茶場在綠茶的基礎上還制作了紅茶,味道淡雅,適宜廣大愛美女士養顏美容之用。場長舒學昌,經過多年辛苦打拼,已成功創業。他向我們介紹了九華山的茶經、茶道和茶史。已成立了茶藝館,培訓了茶藝表演姑娘,為海內外來賓談茶經、誦茶道、表演茶藝的精彩。以后不僅僅做茶業品牌,還要做大做強旅游業,把西九華打造成我縣的亮點名片。
經過一天一夜的休整,我們個個精神飽滿地踏上了歸途。正當我們的車發動之時,忽聽有人吟道:“九月峰嵐美,登攀攬九華。云穿群嶺過,泉掛眾嵁涯。山釀千房蜜,瀑開百結花。鳥鳴催雅興,花紅映丹霞。”我連贊好詩的話還未說完,又有人和道:“千年古柏意昂揚,蔭庇山寺佛滿堂。沐雨櫛風筋骨健,清心寡欲地天長”。
看來今天又有一批詩人前來采風。這里就是這樣,經常有大批的文人騷客到這里來旅游觀光、賦詩留影。我們不禁對西九華生出萬種絲絲縷縷的情愫。再見了美麗的西九華,有空我們還會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