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周口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周口

“尋根淮陽”系列之“人祖圣眠之地——太昊陵”一 太昊陵,中華第一陵

2013/5/20 17:29:18 點(diǎn)擊數(shù): 【字體:


“尋根淮陽”系列之“人祖圣眠之地——太昊陵”一 太昊陵,中華第一陵
 

    圖為淮陽太昊陵。太昊陵,全稱淮陽太昊伏羲陵,又名伏羲陵,俗稱人祖墳,淮陽城北約1.5公里處。 

公元2009226日,農(nóng)歷二月初二,一如往年的同一時刻,河南淮陽再次被推到聚光燈前,再次吸引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眼球。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時刻,這一天,一年一度的公拜伏羲大典在淮陽太昊伏羲廟內(nèi)舉辦,同日,為期一月的淮陽古廟會也隆重開場。

不用說,祭拜是為伏羲,而廟會,也是因了伏羲才延續(xù)了幾千幾百年。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陵依舊,喻示著華夏民族人文的原點(diǎn);廟故我,盛裝著人們不盡的膜拜之情;廟前的古老蔡河依舊流淌,裹挾著無盡的歷史碎片。不同的是,今年的公拜似乎顯得更特別:輕的雪花,不及落地便羽化成了繚繞不盡的祥瑞之氣;陳中等一批奧運(yùn)冠軍的上香乃至頭炷香99萬元的競拍,更增添了人們對“人文初祖”的恭敬之情。

太昊伏羲,是這一天被人們恭頌得最多的名字;太昊陵,是這一天被一遍遍膜拜的圣陵。  

雖然年年人不同,但心情卻是一致的:重拾民族記憶,溫故古老往事,記取祖宗恩德,弘揚(yáng)華夏精神。  

神圣、輝煌…… 

在這樣的日子、這樣的時刻,走進(jìn)龍都淮陽、走進(jìn)太昊伏羲廟,走進(jìn)人祖龍根之地,打撈太昊伏羲文化,讓記者感受到一種難以承受之重。

太昊伏羲陵源于何時?

從淮陽城往北約1.5公里,便是太昊陵了。這座“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坐北面南,是將陵和廟融為一體的文物群。 

這是個讓你無論從哪方面看都無可挑剔的圣地:廟門前是不知流了幾千幾百年的蔡河;越蔡河,往南行數(shù)十米,是波光蕩漾的龍湖;“尋根淮陽”系列之“八卦臺”篇中伏羲畫八卦的八卦臺,與太昊陵廟隔河相望;從太昊陵廟向東南不過幾公里是平糧臺古城,而這座古城據(jù)說就是伏羲都“宛丘”的宛丘之地,也就是說,伏羲建都的地方。

從畫八卦到建都,再到長眠之地,這些密集的遺跡鎖定了淮陽是龍都之地的地位。在這些伏羲遺跡中,唯太昊陵最有人脈,也最牽動人心。陪同我采訪的當(dāng)?shù)刈骷叶刂フf,按史書記載,至遲在春秋時這里便有伏羲的陵寢了,而祠,在漢以前也已存在。 

現(xiàn)存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的《御祭碑》碑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陵墓在此相去年歲極遠(yuǎn)。”據(jù)《陳州府志》記載:太昊陵在春秋時有陵,漢以前有祠。《孔子家語》中有:“孔子自衛(wèi)之陳,陳侯起陵陽之臺。”“陵陽之臺”意思就是在陵的南面建臺。這些記載,都與當(dāng)前伏羲陵的建筑位置相符合。

 “有關(guān)太昊陵祠建造的更多證據(jù)有沒有?”我問董素芝。“由于年代久遠(yuǎn),陵廟建造的確切年代不大好確定,但我們從相關(guān)的史料中可以得到更進(jìn)一步證明。漢代蔡邕在《獨(dú)斷》一書中說:‘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寢,起之于墓側(cè),漢因而不改。’也就是說,古人沒有墓祭的習(xí)慣,在陵前建陵寢、陵廟,是從秦始皇才開始的。而‘舉行陵前朝拜祭祀之禮,是從東漢明帝開始的’。早在‘西漢元帝、成帝時,除祖宗以外,由國家修建的祠廟就有八百余所。王莽無獨(dú)有偶,在淮陽,也有陵廟為東漢劉秀所修的民間解讀。說是王莽末年,作為西漢王朝后時代,祠廟最多時達(dá)一千七百所’。因此,作為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陵墓的陵祠始建于漢是毫無疑問的。”董素芝說,“在古代,不論太廟、宗廟還是家廟,都稱為‘祠’、‘祠堂’。‘祠’與‘廟’在意義上是相同的。所謂祠,《說文》中說:‘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支詞也。從示,司聲。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用圭璧及皮帶。’《爾雅•釋詁下》說:‘祠,同祭也。’”

山東曲阜孔廟“圣跡殿”里,陳列有明代刻石《孔子圣跡圖》,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孔子降生后的事跡,其中有關(guān)于“陵陽罷役”的記載,說是陳侯建陵陽之臺,還未完工就殺了幾十號人,還要?dú)⒈O(jiān)工的三個官吏。孔子與陳侯上臺觀看,陳侯問:“周朝建靈臺殺人了嗎?”孔子說:“文王建靈臺,老百姓像兒子給父親干活似的爭先恐后都來了,哪里還用著殺人呢?”陳侯很羞愧,就放了被抓的官吏,停止了工程。

關(guān)于伏羲陵建筑源頭的民間說法是這樣的:說是春秋之時,現(xiàn)在的伏羲陵處本是一爿空曠的平地,后來適逢黃河決口,大水洶涌奔騰,沖去了不計其數(shù)的田園和村鎮(zhèn)。當(dāng)洪水來到陳州時,水勢相對已小,人們看到湍急的漩渦里漂著一顆金光閃閃的人頭骨,頭骨漂到淮陽蔡河段時一下子沉了下來,剎那間,狂風(fēng)大作,天昏地暗,一夜工夫,水便退了個干凈。后來蔡景公疏浚蔡河時,挖出一顆人頭,金光閃閃,頭上還長著個角。人們便想起來發(fā)水時的那顆人頭,就說是當(dāng)時在黃水中漂的那顆人頭。懷著好奇,人們請當(dāng)時在陳國講學(xué)的孔子考證。孔子仔細(xì)察看后,肯定地說:頭上長角,這是太昊伏羲人祖爺?shù)念^骨呀!孔子一句話驚醒四座,人們一起跪下給人祖磕頭,并在蔡河之陽為人祖爺修陵。此后,人們經(jīng)常給人祖爺上香,上香時,還不忘帶一兜鄉(xiāng)土為人祖添墳,這樣伏羲陵墓越來越大,成為一座小山丘。

孔子是大學(xué)問家,應(yīng)該也頗具考據(jù)之功,不管百姓的傳說是否真實(shí),但有一些史實(shí)是與傳說相吻合的。按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孔子曾三次到達(dá)陳地,前后歷四年余。而孔子在陳地時,黃河確實(shí)決過口,淮陽也發(fā)過洪水。這是不是一種巧合呢?

最初,太昊陵也許就是一土堆,但到后來,隨著中國祭禮文化的發(fā)展,顯然有了更多的需要,于是,開始有了祠。

但往古之時,無論太廟、宗廟還是家廟,都稱為“祠”、“祠堂”。現(xiàn)代學(xué)者丁宏偉在《中國古代的祠堂建筑》中考證稱:“‘祠堂’這一名稱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但當(dāng)時的祠堂均為建于墓地的墓祠,自南宋朱熹著《家禮》,立祠堂之制,始稱家廟為祠堂。”這說明太昊陵“漢有祠”是有根據(jù)的。

裔的劉秀,為奪回失去的江山,舉兵討伐王莽,因劉秀兵少將寡而敗,被王莽窮追不舍。當(dāng)追殺到淮陽城北一帶,只剩他孤身一人,后有追兵相逼,他只好躲到人祖廟里避難,躲過了追兵。最終劉秀收拾殘部,東山再起,打敗了王莽。登上皇帝寶座后的光武帝劉秀,想起人祖爺?shù)亩鞯拢蜑槿俗鏍斝奁鹆舜蟠蟮撵魪R。

陵祠始建于漢代什么時候,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歷史上卻記載了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在淮陽的史實(shí)。歷史上著名的“固陵之戰(zhàn)”、劉邦緝韓信的故事都發(fā)生在這里。《淮陽縣志•大事記》上更是赫然記載著“建武十九年(公元43)九月,光武帝劉秀巡淮陽”,足見淮陽在漢室中的地位。

太昊陵有現(xiàn)在離不開朱元璋

走進(jìn)太昊陵,你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明代文化氣息。從建筑風(fēng)格到碑文頌額,從流傳的故事到史料記載,幾乎就是有明一代的博物館。

要說起來,太昊陵廟的龐大規(guī)制,乃至其后的繁盛祭奠,都離不開有明一代。

其中的重要人物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說到朱元璋,淮陽人會感到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太昊陵重修碑文里,有明代的碑刻,其上有“我太祖高皇帝開國初年,駐蹕于茲,制文致奠”的記載,在太昊伏羲陵的寢殿里,如今還保留著洪武四年朱元璋的御祭碑。按現(xiàn)今掌握的史料,朱元璋開了皇帝親臨致祭人祖伏羲的先河。作為一代開國皇帝,他的光臨和前無古人的厚祭,使歷經(jīng)宋、金、元戰(zhàn)火毀壞的太昊陵,得到了空前的歷史發(fā)展機(jī)遇,也就有了歷史上空前的大建設(shè),現(xiàn)今宏大的建筑格局基本就是那時的結(jié)構(gòu)。

朱元璋也許沒有想到,他的厚祭在數(shù)百年以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血脈歸根的精神華庭。朱元璋為什么會如此重視,并且要親自前往祭拜人祖伏羲呢?他和太昊伏羲陵究竟有著什么樣的淵源?

董素芝說,論起來,朱元璋能夠成為一代皇帝,與太昊伏羲陵所在的陳地好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或者說朱元璋成大事與淮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她說,當(dāng)時的陳州伏羲陵,其實(shí)是明教活動的一個重要陣地。早在五代時期,當(dāng)時被稱為陳州的淮陽就是明教徒起義的根據(jù)地。公元920年秋,淮陽人母乙、董乙,利用明教組

織群眾,宣稱其法為上乘,號上乘宗,率眾攻鄉(xiāng)奪寨,劫富濟(jì)貧,屢破后梁兵,勢力遍及陳、潁、蔡三州,被推為天子。400多年后的1337年,“陳州人棒胡(閏兒)又宣稱彌勒佛要來治天下了,燒香會齊教友,武裝起義,打下了歸德府、鹿邑,燒了陳州。這年朱元璋10歲。”由是,吳晗在《朱元璋傳》中說:“朱元璋這幾年內(nèi)所到的地方,息州、陳州、信陽和淮西,前三個是彌勒佛教徒起義的場所,淮西地區(qū)則是彭瑩玉秘密傳教的地方。”

朱元璋洪武元年稱帝時,有明王朝的疆域其實(shí)小得可憐,大概也只占據(jù)了現(xiàn)在的湖北、湖南、河南東南部和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其后20年的征伐,才讓他完成一統(tǒng)中國的大業(yè)。洪武元年正月前后的三個月,朱元璋平定了山東,三月份又派大將徐達(dá)收取陳州,五月份朱元璋

從都城南京到達(dá)汴梁開封,大會諸將,重新研究戰(zhàn)局和決定下一步南征北戰(zhàn)的戰(zhàn)略。在路過陳州時,他做了短暫的停留,這期間他到太昊伏羲陵拜謁了人祖。

奧妙很可能就在朱元璋這一次對太昊陵的拜謁上。面臨四分五裂、局勢難定的局面,朱元璋是否請求人祖保佑他成功,并許下了重愿?這成為了一個謎。陳州人在城北蔡河之濱朱元璋停留的地方,建有駐蹕亭,但現(xiàn)已不存。其時有《重過駐蹕亭》詩,詩云:

 “高皇奠寰宇,六合為一家。東巡過陳項,駐此曾宣麻。至今宛丘人,猶能思翠華。亭荒但鷗鷺,樹老啼錯鴉。龍光終不泯,長照湖陰沙。”

實(shí)際上,史書之外,淮陽百姓中還流傳著不少關(guān)于朱元璋的傳說,有真龍?zhí)熳又煸笆且埢ㄗ拥膫髡f;有他做和尚時,曾寄居太昊陵的傳說;有朱元璋起兵鳳陽,舉起反元大旗以前曾到人祖伏羲廟前祈禱的傳說;還有他起兵鳳陽失利,藏匿于陳州做泥泥狗的傳說以及他被元兵追殺,曾病困于太昊陵的傳說。

朱元璋困于太昊陵的傳說,大概與劉秀的故事異曲同工,說是元末年間,元兵追殺朱元璋,到陳州時,朱元璋身患重病,跑不動了,眼看就要被元兵所擒,一位法師從廟里出來,把他背到廟中,藏在伏羲像后。騙走官兵后,法師用飛針療法給他看病,并配以草藥。病愈后,朱元璋向老法師發(fā)誓:“今后不得帝,一筆勾銷不提,如果以后得了帝,給人祖重修廟宇,再塑金身,我住什么修什么。”還信誓旦旦地說:“你的飛針療法真是不錯,以后要流傳萬代,你要為國為民行醫(yī)治病。”

但朱元璋好了傷疤忘了疼,立業(yè)三年,不提回報,結(jié)果又害老病,御醫(yī)再治不好,同軍

師劉伯溫回憶起當(dāng)年怎么治好病時,劉伯溫說:“你欠人祖伏羲爺?shù)馁~該還了吧!”朱元璋這才恍然大悟,派開國元勛徐達(dá)前往陳州監(jiān)工修建,修成面積八百七十五畝的大寺院,并且封官祭的禮儀是“三跪九叩”,祭品是供果火燭、香案。為給寺院以地位和聲望,他又加封黑紅棍,如有官民不恭者,可用此棍伺候。

也許這就可以理解,朱元璋為什么會親自到太昊陵祭拜,為什么會大修太昊陵,為什么會在洪武四年定陳州伏羲陵為全國祭祀伏羲的專祀地,其他祭祀地一律取消。

 

責(zé)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2009-03-13 作者:李紅軍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