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雜技歷史悠久,是我國雜技藝術重要發祥地之一。史載,春秋時期周口就有眾多民間藝人以雜耍技藝謀生。在淮陽縣,每年一度的淮陽縣太昊陵古廟會就是雜技大展演的舞臺,“雜技棚連棚,會師陳州城”,盛況空前。
濃厚的雜技藝術氛圍,催生了眾多雜技戶、雜技村、雜技鄉。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范圍內,有專業雜技團體150多個,業余雜技團體200多個,從業人員近 15000人。從市縣到鄉村,從基礎培訓到高精尖競技,各類雜技團、魔術團、馴獸表演團、飛車表演團猶如朵朵鮮花,開遍周口大地。
“北有吳橋,南有周口”,這是流傳在雜技界的一句老話。被命名為“雜技之鄉”,成為全國唯一的市級“中國雜技之鄉” ,奠定了周口在全國雜技界領頭羊的地位。
當前活躍在雜技界的周口精英有張金貴、余帥、王敬宇、張國勝、楊建全、 王老虎、余海功、余海強、王鳳仙等人,形成了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周口大型 雜技團平均年收入70萬元,有的團隊年收入達500萬元。雜技演出收入成為周口許多雜技村的主要經濟來源,全市雜技事業年收入高達4億元以上。周口雜技人 不僅在國內打出市場,還多次出訪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使者。
2004年10月21日,中國文聯將“中國雜技之鄉”的榮譽授予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