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發掘了城門,門道兩側有土坯壘砌的門衛房,城門下面埋有倒“品”字形的陶排水管道,科學地解決了城內污水排泄問題,這是目前世界考古中發現的最早的陶排水管道。由于它的發現,把我國市政建設歷史提前了2000多年。1984年此件文物曾參加美國新奧爾良“人與水”國際博覽會,受到有關專家贊譽。
在城內東南部,發現了三排用土坯壘砌的龍山文化時期的高臺建筑,在臺上用土坯壘墻建房。另外,還有陶窯三座。在大量出土文物中,有石斧、石錛、石網墜、石箭頭、陶罐、陶壺、陶碗、陶盆,還殘留著燒過的木炭和未完全燃燒的樹枝、燒烤過的動物骨骼,經碳—14測定,古城當建于4600年前。而在古城的下面還疊壓著大汶口文化層。考古工作者對大量的出土文物結合歷史文獻進行了分析考證,一致認定平糧臺古城遺址和太昊故墟宛丘是一個地方。至此“陳為太昊之墟”、“炎帝神農初都陳”等歷史文獻記載,得到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