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棠溪是我國古代四大冶鐵中心之一和天下第一兵工基地。其冶鐵鑄劍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棠溪寶劍早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時代就已出現,西平春秋屬楚,戰國歸韓,西平棠溪在西平縣城西南50公里處的酒店鄉,地處伏牛山系余脈,這里鐵礦資源相當豐富,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了冶鐵業。據《中國通史簡編》記載:“公元前513年間,晉國的趙鞅、荀寅在西平的汝水之濱筑城,用鐵鑄出480周斤(110公斤)的刑鼎”。至戰國時,這里的冶鐵業非常發達和繁榮,引起官府高度重視,歷代設置鐵官,由專人管理。《水經注》中說:“西平,縣出名金,古有鐵官”。
棠溪有得天獨厚的鐵礦資源和制作劍鞘的上好木材棠棣木及含有微量元素的棠溪水,是成就棠溪寶劍的基礎和重要條件。
春秋戰國時代,這里的鑄劍業極盛,規模宏大,方圓達480平方公里,域括西平縣的西部、遂平縣的西北部、舞鋼的全部、舞陽縣的東南部、郾城縣的西南部,形 成棠溪城、冶爐東城、冶爐西城、合伯城四大著名冶市。到處冶爐林立,錘聲叮當,徹夜不息,呈現出“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酒幡掩冶市,鐵歌不夜天”的熱 烈興旺景象。史書記載:冶市中,僅工匠就達7000之眾。冶鐵鑄劍業的鼎盛,又帶動了商業的發展和繁榮,城中遍布酒肆作坊,商賈、武士俠客、小販軍卒來往 穿梭,市聲盈耳。今天的酒店鄉所在地酒店村,就因當時開過酒店而得名;酒店鄉的菜坡村,就是因當時成為蔬菜供應基地而得名,出山鎮就是當時把兵器從山里運 出來而得名。
棠溪成就了歷史九大名劍,享譽諸候列國,《史記》載:“天下之劍韓為眾,一曰棠溪、二曰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將。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