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駐馬店

孟云飛論東晉西晉書法(3)

2013/10/11 14:11:11 點擊數: 【字體:

結體方整,挑法呈弧形,筆畫方棱,其波挑的裝飾性較曹魏碑刻更濃,與漢之《孔羨碑》(220年)相似;《皇帝三臨辟雍碑》(咸寧四年,278年),此碑書法把當時最嚴謹的書法以理想化的字形表現出來。碑字隸書文字完好無損,字形方整,字形稍長,在筆法上除了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反入及波挑外,還能看到通行時代的筆畫,帶有明顯的楷書意味;《齊太公呂望表》(太康十年,289年),此碑隸書結體中宮緊收,筆畫開張,與晉碑常體稍異,汲取了漢隸正統派的風格,而有漢碑風韻,其書風與魏之《受禪表》絕似。清人劉熙載以為此碑與《孫夫人碑》皆“為晉隸之最”。楊守敬說:“是碑變漢人體格,而一種古茂峭健之致,撲人眉宇,以之肩隨漢魏,良無愧也。自此以后,北魏失之儉,北齊失之豐,隋以下蕩然矣。”總體而言,與漢魏相比,以上這些碑刻都是工整正規,裝飾性很強的隸書。
   
    這些隸書為當時所流行的“銘石之書”,大多書刻工整,波磔分明,橫畫起鋒逆筆,平硬如折刀頭,收筆處鋒芒畢露,結體方整,風格雷同,比如《皇帝三臨辟雍碑》、《任城太守孫夫人碑》、《齊太公呂望表》等傳世豐碑,完全承襲了曹魏莊重一路的隸書風格。這些書刻精細的西晉隸書,雖非出自一人之手,使用的地點也不相同,也盡管各個作品體有方扁,筆有肥瘦,技有粗精,但卻有共同的特征。如橫畫起筆的“蠶頭”變成了方整的“折刀頭”,撇畫在收筆處也出方棱角,左右對稱的兩豎不再垂直而是分張外拓;右鉤不再是又長又重的彎鉤而是短小平挑接近楷法。總之圭角呈露,裝飾意味濃厚,是刻寫結合的效果。

    二  西晉的墓志隸書
   
    西晉上承曹魏余續禁止立碑,晉武帝曾下詔曰:“碑表私美,興長虛偽,莫大于此,一禁斷之。”但是實際上,因為西晉皇室司馬氏是儒家豪族,崇尚明教,提倡孝道,注重門閥。統治集團上層生活豪華奢侈的程度比之前代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仍沿襲曹魏以來碑禁,然而皇室數世“居親喪皆逾制”,上行下效,蔚然成風。當時一些貴族官宦墓葬甚為豪侈,坑中往往設立墓志,其形制為碑之縮影,亦有簡化成矩形的志石,皆精工細刻。
   
    墓志源于東漢,西晉處于墓志發展的初級階段,形式尚不固定。西晉墓志所用字體絕大部分是隸書,只有極少數是隸楷遞變時期的楷書,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把這些看作是帶有楷書意味的隸書。晉碑傳世極少,而西晉墓志已見者有二十余中,出土地點幾乎均集中于京畿洛陽、偃師兩地。由于墓志隨墓主埋藏墓中,長期在地下未受風雨侵蝕,出土晉代墓志筆畫猶如新刻,不似碑之斑駁破損,故更為金石家、書家所珍視。西晉墓志近年出土較多,其中書法藝術價值較高的有:《張朗墓志》、《賈充妻郭槐柩銘》、《荀岳墓志》、《華芳墓志》、《石 墓志》、《左棻墓志》、《夫人天水趙氏墓碑》、《石定墓志》、《韓壽墓志》、《徐夫人管洛墓碑》、《張永昌神柩》、《樂生墓記》、《魏雛柩銘》、《楊駿墓志》、《馮恭石槨題字》等。西晉墓志隸書粗略來看大致有兩種不同的風格:
   
    一類是書刻方整端莊者。如《賈充妻郭槐柩銘》(296年)、《徐美人墓志》兩碑點畫工整、方棱,結體疏朗、長方,風格接近曹魏《王基殘碑》(238年),是典型魏晉隸書風格;《荀岳墓志》(304年),筆畫挺拔遒勁,字形略呈長方,結體工整,書風與《皇帝臨辟雍碑》相似;《華芳墓志》(312年),此志隸書在點畫上變化多端而有姿致,結構上與晉隸常體稍有不同,生動又不失嚴整的體貌,是很有特色的作品;《石尠墓志》(308年),隸書風格嚴整端莊,在規整端莊的體貌中醞釀著新的風氣,與魏隸《曹真殘碑》有著極深的淵源;《左棻墓志》(300年),墓志隸書用筆出鋒入鋒起止明快富有節律性,字形稍小,書法風格工整莊嚴;《楊駿墓志》(約291年),該志筆法和形態接近漢隸,在《曹全》和《華山》之間,結字工穩似《曹全》,波磔翻飛如《華山》,而且波挑作圓筆;《劉濤墓志》,此志筆畫遒勁健挺,字形方整,和《晉南陽堵陽韓府君神道碑》極為相似。似乎是受到標準化樣板隸書《熹平石經》和《三體石經》的影響,西晉的墓志隸書點畫拘謹刻板,蠶頭燕尾和波磔挑法千篇一律,體態懸殊甚小,橫平豎直,基本上都是沿著工整規矩之路發展的。具體來說,這類隸書的風格是:首先是結體趨向長方,體勢縱橫兼及;結體方整,筆畫疏朗而勻稱,往往填足方格四角,這種筆畫結構在墓志隸書中表現的十分突出,書者似乎有以方整顯示其莊重之意圖。其時楷書已經產生,隸書與逐步興起的楷書互為影響,這一時期的隸書就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楷書的韻味。其次是晉代的墓志隸書其裝飾性意味很強。晉代碑刻隸書點畫起止多以方筆為主,點畫形態呈方棱形,挑法彎曲如弓,收筆多圭角。晉人為了配合碑碣的莊重,所以筆畫缺少變化,而且程式化很濃。由于過分強調方棱的挑法,因此時時顯露出矯揉造作之態,缺乏生機和活力。由于晉代隸書的程式化太濃,變漢代隸書的瀟灑自然、變化多端的挑腳為呆板整齊的挑法,波勢過于方直,起筆尖棱方截,行筆平直,幾乎千篇一律,使風格多姿多彩的漢隸走入窮途。這種程式化的隸書,在書寫時極不方便,只能用于碑版刻銘之中,因此為新興的楷書所代替,使楷書成為通行的字體,這是必然的趨勢。
   
    另一類是書刻比較草率的隸書。基本可以化為這一類的有《夫人天水趙氏墓碑》、《張永昌神柩》、《樂生墓記》、《魏雛柩銘》、《馮恭石槨題字》等。這類墓志隸書,盡管都屬于草率一路,但筆法和結體懸殊較大。如《趙氏墓碑》(268年)和《張永昌神柩》二者多用圓筆,點畫自然渾厚,天真率意;《魏雛柩銘》(298年),書刻比較粗率,字畫有的單刀鐫刻,但隸書天真稚拙,野氣十足,別有一番自然不羈的意趣;《馮恭石槨題字》(282年),此題記隸書用筆遵循漢隸的規矩而不刻意翻挑。結體富于變化,大小不一,有長有扁,似隨手題寫,天然野逸而不粗俗,此題記在意韻上與漢隸相通;《杜謖墓門題記》,筆畫渾厚,以方為主;《樂生墓志》(293年),有“折刀頭“的形態,顯然是深受洛陽官樣隸書之影響;《楊紹買冢地券》(284年),是用單刀刻劃而成的一種非常接近筆寫的俗筆隸書,字跡草隸相兼,富有天趣。

    三  西晉的磚文隸書
   
    西晉可以說是磚文書法繁盛的時期之一。在當時的地面建筑用磚和地下墓室用磚上,皆燒制陽文銘文,內容抑或制磚年月、制磚者姓氏,抑或吉語、祝辭之類,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多為出土的墓室用磚。從陸心源所輯《千甓亭古磚圖釋》中考察可知,西晉磚文的書法風格上承漢魏磚文遺風而又有新的發展。其書法尚不失漢魏磚豪放渾樸的氣度,并在結體和和筆法上較漢魏磚變化更為豐富。此外,西晉磚文中的別字、異體字日益增多,這也是民間俗書的一個特點,而在這一時期表現尤甚。但又因為民間書工文化不高,書法未經正規訓練,而能“肆無忌憚”,隨意出天趣,這是古磚文的最基本的特點。
   
    西晉的磚文以隸書為最多,其磚文書法大多與東吳磚文的體勢、風格和模式、格調相似。而且這一時期的磚文書法中鮮有令人驚異的、風格強烈的作品。西晉磚銘文書法中的隸書新風格大致有兩種:其一是出現了分行多字數的小字隸書作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光明網 2010-01-2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