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駐馬店 >> 文化遺產(chǎn) >> 文遺賞析 >> 瀏覽駐馬店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董永與七仙女相會在汝南

2013/12/12 11:01:43 點擊數(shù): 【字體:


    在位于汝南縣境內(nèi)的宿鴨湖水庫西岸有前董會、后董會兩個村子,這兩個村是1958年修建宿鴨湖水庫時,從庫區(qū)遷移出來的,因董永與七仙女在此相會而得名。

    經(jīng)查證,董永是青州千乘(今山東博興縣一帶)人,董母是汝南人,生下董永不久病死。董永與父親為避戰(zhàn)亂逃往汝南,父親給財主扛活,后來父親病死了,沒有錢下葬。孝順的董永向財主借錢,并約定董永可為父守喪三年,然后去財主家做仆人。三年孝滿,董永履行賣身契。

    董永在去財主家干活兒的路上,行至董會村北頭的一座小橋上時,遇見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說愿意嫁給董永,幫他還債。董永很驚異:哪有這等好事兒!那女子說:“我是天上的織女,天帝看你孝順,讓我?guī)湍氵債。”兩人就讓橋邊的一個老槐樹做媒,結(jié)成夫妻。如今,那棵媒人大槐樹早已枯死,留下一個大坑,坑內(nèi)泉水清冽甘甜,四季不斷,人稱“槐樹坑”。

    婚后,織女一夜間織成三百匹絹,替董永還了債,贖出董永,兩人男耕女織,你恩我愛,過得很幸福。

    誰知好景不長,結(jié)婚百日那天,天帝傳旨命七仙女立刻離開人間,返回天庭,二人悲慟欲絕,但天命難違,只得忍悲含淚,凄然作別。

     七仙女回到天宮,第二年生一子,取名董仲,送交董永撫養(yǎng)成人。《汝寧府志》卷二十·仙釋載:“董仲,永子也。母天女,生而靈異。數(shù)篆符驅(qū)邪。嘗游京山、潼泉,篆石尚在京山之陰。后仙去。”兒子當(dāng)然繼承了母親靈異的秉性,董仲會驅(qū)鬼避邪,給人治病,手到病除。他也很孝順,常常思念母親,就在村子附近,為母親修建了衣冠冢,人稱“仙女墓”。

    董會村東邊有條古老悠長的河,就是古代的練水,今叫練江河。傳說練江河上沒有橋,來往行人要靠坐船擺渡或蹚水過河,很是不便。鄉(xiāng)親們曾幾次捐款修橋,可錢都被貪心的葛員外霸占了,橋一直沒有修成。七仙女十分同情鄉(xiāng)親們,決心在河上修一座石橋。她請?zhí)焐系谋娊忝脦兔Γ烟鞂m后花園石山上的石頭偷偷搬了下來。很快,一座石橋就修成了。雄雞一叫,眾仙女起身告辭,情急之中。她們的腳踏在石橋上,留下了深深的腳印。那塊印有腳印的石頭,被傳為“仙女腳印石”。

    宿鴨湖西岸羅店鄉(xiāng)有個村莊,叫大石磙莊。這個村名與仙女橋有關(guān)。傳說織女想給鄉(xiāng)親們修橋。趁夜里往西山神仙老頭兒那兒借石頭。石頭怎么運呢?織女說:“把它變成羊吧,我趕回去。”于是織女就趕了九只羊往回走,走到一座橋上,一只羊別了腿,走不動了。這座橋就叫了“別橋”。織女看看天快亮了,趕緊趕著其他的羊往前走,終于趕在雞叫前修好了橋,但是這座橋少了一個橋墩。那只落在別橋的羊,雞一叫就變成了一個特大號的石磙,再也沒人能搬得動了。于是,它就永遠留在那兒了。它所在的村莊也因為大石磙出了名,就叫“大石磙莊”了。這個石磙上,至今還能看見一個綿羊蓋(羊尾巴)一樣的東西呢。

    董永遇仙的故事最早見于三國曹植的《靈芝篇》:董永家道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yǎng),傭作致甘肥。債家填門至,不知用何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

    到了晉代,在“鬼之董狐”干寶所編的《搜神記》中,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情節(jié)更加完滿:“漢董永,千乘人……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經(jīng)供喪事……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曰:‘愿為子妻。’遂與之俱……永婦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為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話畢,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唐代以后,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以戲曲、評講、彈唱等藝術(shù)形式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

    董永遇仙的故事在汝南源遠流長,并贏得了世世代代勤勞善良人們的同情和尊敬,為他們修橋建廟,刻石傳頌。

    清朝嘉慶元年的《汝寧府志》關(guān)于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中有如下記載:“董永,千乘人也。少失母,漢末奉父避兵,寓居汝南。家貧傭耕,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曰:‘后無錢還,當(dāng)以身作奴。’葬畢,忽道遇一婦人,求為妻。永詣錢主,令織縑三百匹以償。一月而畢,辭永去。乃曰:‘我天之織女,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汝償債。’言訖凌空而去。”同書還記載,在董永與七仙女相遇的地方,后人曾在此修橋一座,命名為“遇仙橋”,并建廟一座,名為“仙女廟”。仙女橋、仙女廟都是汝南的游覽景點。

    清朝汝南詩人、畫家孫廷樹《汝南勝景》詩中有“臺上桃花長散彩,橋頭仙女幾投梭”的詩句。明萬歷進士、汝南人李本固(見《天中人物》)對董永和七仙女在汝南的遺跡頗感興趣,曾兩度暢游仙女廟,并有詩《重游仙女廟》為記:“巍巍廟貌枕寒流,三十年來兩度游。古殿頹殘棲鳥鼠,長松偃蹇走龍虬。先人筆跡依然在,昔日仙蹤不可求。俯仰頻深身世感,那堪更上最高丘。”

    《汝寧府志》卷二十七《藝文詩》存有明代傅振商(見天中人物)的詩作《仙橋夕照》:“二孝莊前跡已陳,董姑解佩舊河津。年年七夕通靈會,曾憶橋邊合巹人。”《重修汝寧府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2003年,汝南縣文物管理部門在該縣三里店鄉(xiāng)(今古塔街道辦事處)十里鋪村(位于宿鴨湖畔)發(fā)現(xiàn)一通石碑。碑上橫書“仙女橋”,豎書“漢董永遇仙女□”(殘部疑為“處”),右上角豎書“道光丁末年”,現(xiàn)存放于汝南縣文物管理所。

    2005年,汝南縣人民政府在三里店鄉(xiāng)十里鋪湖東村西宿鴨湖畔,修建了董永遇仙亭。矗立的碑亭,向人們講述著董永遇仙的美麗傳說,也昭示著董永為父盡孝的孝義,寄托著人們對甜蜜愛情的不懈追求。

    2007年,董永與七仙女傳說入選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作者:劉仁忠 牛志華【原標題:董永與七仙女相會在汝南】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駐馬店日報 2012年7月11日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