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駐馬店

嫘祖文化根在西平

2013/9/13 15:12:09 點擊數: 【字體:


    在伏牛山東簏余脈與黃淮平原的過渡帶,距西平縣城西25公里處,有一個叫師靈崗的地方,西草河自西北舞陽境蜿蜒而來,丘嶺起伏處,村落簇簇,草長鶯飛,民風古樸。這里便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橋新石器文化遺址,蠶神嫘祖的故里,嫘祖文化的發源地——古西陵國的所在地。

    史料記載,嫘祖是遠古時期一個叫西陵國的氏族部落首領的女兒。在學術界關于西陵氏部族的地址和嫘祖故里的認定有10多種觀點;同時,在河南、湖北、四川、山東、浙江等地,由于古代文獻上或多或少地有過為“西陵”或者與嫘祖傳說相關的記載,近年來都紛紛自稱為嫘祖故里,其中尤以四川鹽亭、湖北宜昌嫘祖故里說曾產生較大影響。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上蔡縣原文管所所長尚景熙和西平縣原政協副主席高沛先生,通過查閱歷史文獻,根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記》中“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的記載和酈道元《水經注》中西平“古為西陵,西陵平夷,故為西平”及《西平縣志》的記載,提出西平是古西陵國的所在地,是嫘祖故里的概念。2004年10月,在駐馬店市“天中文化研討會”上,謝文華宣讀的《西平——嫘祖故里考辨》首次以學術論文的形式提出并論證了嫘祖和韓非故里在西平。

    2006年西平縣炎黃文化研究會成立后,在高沛會長的領導下,通過廣泛收集資料,進一步獲取了古西陵國在西平的相關珍貴史料和圖片,為嫘祖故里在西平提供了更有力的佐證。他們還到陜西黃陵、四川鹽亭等地考察;往返于鄭州、開封等地,向河南省博物院、河南大學、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請教;并聯合西平縣文化局和西平縣文聯,組織歷史、民俗、文藝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多次深入師靈、呂店、出山等鄉鎮采風尋寶,采集到了大量反映嫘祖文化的民間傳說故事、曲藝、小戲、民歌、諺語等;在呂店鄉董橋村發掘整理出了原始的《嫘祖祭典》。

    為使嫘祖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對嫘祖故里在西平的論證得到考古學的支持,西平縣炎黃文化研究會和西平縣文化局在有關部門的大力協助下,根據清人楊守敬、熊會貞繪制的《水經注圖》和地方志記載,對省保單位董橋遺址進行了全面調查、測量、鉆探,不僅發現了大量的秦磚漢瓦,還發現了一些遠古陶片、石器和紅燒土。他們立即將這一重大發現報告省、市文物管理部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蔡全法研究員親自帶領工作隊,從遺址上揀選了186件文物標本,經過認真研究,寫出了調查報告,證實董橋遺址是一處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時期遺址。

    2006年10月,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主辦,西平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河南西平嫘祖文化研討會”在西平召開。會議經過實地考察和論證,一致認定西平作為古西陵國的所在地、嫘祖故里和嫘祖文化的發源地,遺址遺存確定準確,歷史記載真實,民風民俗延續久遠,傳承至今不變,民間文化底蘊渾厚,影響廣泛,嫘祖故里在西平。

    2007年 7月,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成的“中國民間文化之鄉”專家組正式認定命名西平為“中國嫘祖文化之鄉”,并于當年10月隆重舉行“中國嫘祖文化之鄉”、“中國嫘祖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

    作為中華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女性,嫘祖在宇宙洪荒的遠古時代,發明了植桑養蠶、繅絲制衣,結束了遠古人赤身裸體、無衣可穿的蒙昧時代,開創了人類從遠古洪荒到服飾文明的新紀元。

    大量的史料和民俗學、社會學及考古發現證明,西平是中國蠶桑絲綢文化的源頭。嫘祖作為華夏人文始祖黃帝的正妃,她勸稼桑教民養蠶,首先使植桑養蠶這一技術在中原地區推廣傳播。隨著黃帝族勢范圍的發展擴大,逐漸傳播推廣到黃河兩岸的河南、河北、山西、陜西、山東、甘肅等地,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完善,演變成源遠流長的絲綢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而巨大的影響。是嫘祖和黃帝一道開創了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因而嫘祖文化及嫘祖故里西平,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對世界文明的進程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的記載,從母系角度看,在中華民族100多個大姓中,中華民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姓氏是黃帝和嫘祖結合衍生的后代,嫘祖在族緣和血緣上亦是中華民族真正的偉大母親。

    故《中國·河南西平嫘祖文化研討會會議紀要》指出:“絲綢是除了四大發明和瓷器之外,另一種可以代表中國的物質文化符號。蠶桑絲織業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明進程產生過重大影響。我國眾多新石器時期遺址出土了絲織品遺物,甲骨文中有‘蠶’、‘桑’、‘絲’等字,金文中有‘嫘祖’之名,可知我國蠶桑絲織業源遠流長。文獻關于嫘祖發明蠶桑絲織的記載值得信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黃帝正妃嫘祖功莫大焉。嫘祖還喜歡遠游,被后世祀為‘先蠶’‘行神’(旅游之神),嫘祖可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女祖’。”

    西平植桑養蠶歷史久遠。《大清一統志》記載:清代土特產“縑”出在汝南府西平。民間傳說在農歷三月初六嫘祖生日,每年這一天,十里八鄉的群眾便集聚到董橋村東1里處的顧莊舉行嫘祖祭奠活動,唱大戲、做壽面,為嫘祖過生日。

    在西平民間還流傳著大量嫘祖植桑養蠶、繅絲制衣的故事,比較典型的傳說是嫘祖是九天仙女下凡,她降生時雖說是陽春三月初六,但狂風暴雨卻下了三天三夜,大水淹沒了莊田和村莊。西陵氏族首領聽信巫師之言,把嫘祖扔進了山溝,神鳥野獸救了嫘祖。長大后,嫘祖艷若天仙、心靈手巧。一天,嫘祖到蜘蛛山去采野繭,受到蜘蛛結網的啟發,在神鳥的幫助下,經過千辛萬苦,發明了養蠶技術。黃帝聽說到嫘祖的賢能大德后,便迎娶她作為自己的妻子,并封她為正妃娘娘。

    特別是起源于嫘祖降生地的西平縣呂店鄉董橋村《嫘祖祭典》,其影響遍及西平縣城鄉,是西平縣民間祭祀嫘祖的典章。傳說,嫘祖的生日是農歷三月初六,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是新繭上市的日子,西平縣民間祭祀先蠶嫘祖分別在這兩天舉行,尤其是三月初六祭祀嫘祖冥誕的嫘祖祭典儀式,千百年來久盛不衰。

    嫘祖文化的核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與時俱進、自強不息的開拓創新精神。將有力促進中華民族及全世界華人的民族認同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2008年以來,在成功申報《嫘祖祭典》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后,每年的農歷三月初六嫘祖生日這一天,西平縣都要舉行隆重的嫘祖拜祖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炎黃子孫到西平尋根祭祖。

    作為蠶神嫘祖的故里,其條件的唯一性為將傳說中農歷三月初六嫘祖的生日定為“中華母親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西平縣把以嫘祖為形象載體的“中華母親節”審報活動列入議事日程,對“中華母親節”這一項目進行了文化創意,并在由河南省文化產業協會、河南文化產業網、東方今報等單位和媒體舉辦的河南省最具投資價值的文化產業創意評獎活動中獲得最佳創意獎,位列第一名。(謝文華)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駐馬店新聞網 2012-05-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