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市委書記劉國慶宣布鄂豫邊革命紀念館正式建成開放。 記者 劉華山 攝
7月10日,鄂豫邊革命紀念館正式建成開放,來自各地的老一輩革命家后代和領導、嘉賓相聚開放儀式現場,共同慶祝紀念館建成開放,見證這一重要歷史時刻。
李先念夫人林佳媚女士和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四師分會、五師分會、來安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發來賀信表示祝賀。林佳媚在賀信中說,閱悉鄂豫邊革命紀念館即將建成開放,我十分欣慰。希望你們繼續重視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向你們表示熱烈的祝賀!
市委書記劉國慶宣布鄂豫邊革命紀念館建成開放,并親切會見了老一輩革命家后代等重要嘉賓。劉國慶高度評價鄂豫邊紅色革命根據地的卓越歷史地位,勉勵大家永遠不忘老一輩革命家的卓越歷史功績,團結一心,攜手共進,努力把老區駐馬店建設得更加美好。
市委副書記賈英豪在儀式上致辭。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煥之,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李寶清,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明,市老促會副會長楊錫華出席儀式。鄂豫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老一輩革命家王國華之子王雷生、仝中玉之子仝勝利、周駿鳴之子周東延、張旺午之子張志新、陳香齋之孫陳健、劉世躍之女劉素珍等嘉賓參加儀式。
鄂豫邊革命紀念館位于泌陽縣銅山鄉焦竹園村,桐柏山余脈群山環抱。這里曾是中共鄂豫邊省委機關所在地和鄂豫邊紅軍游擊隊駐地,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和具體指導,走出了張星江、王國華、仝中玉、周駿鳴、張旺午、陳香齋等一批共產黨人,孕育了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
為了展示革命前輩業績,發揮鄂豫邊革命舊址的歷史教育功能,泌陽縣委、縣政府先后投入資金近700萬元,對鄂豫邊革命紀念館進行了復建和擴建。新建成的紀念館總建筑面積3240平方米,包括革命舊址、紀念廣場、展覽館三個部分,館藏近現代文物623件。革命舊址房屋為明代建筑,總建筑面積1260平方米,2000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儀式開始前,劉國慶親切會見了老一輩革命家后代等重要嘉賓。劉國慶說,駐馬店是個革命老區,有很多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戰斗過、工作過,為中國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時至今日,天中大地到處都在傳頌他們的豐功偉績。應該說,我們駐馬店能有今天建設發展的可喜局面,也是老一輩革命家打下的堅實基礎。對此,老區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駐馬店890萬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特別是在鄂豫邊革命紀念館正式開放的重要時刻,我們與老一輩革命家的后代在這里相聚,感到非常高興、非常親切,向大家能夠親臨現場參加儀式,表示歡迎,表示敬意,也表示問候!
劉國慶說,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駐馬店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很大變化,全市呈現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大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可喜局面,而且發展的勢頭非常強勁。當然,這也是老一輩革命家的期望所在。目前,全市上下正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全力推進經濟社會持續較快健康發展,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希望大家多回來看看,畢竟這里留有老一輩革命家奮斗的足跡,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地方、終身難忘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給予有力指導,努力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賈英豪在致辭時表示,鄂豫邊革命紀念館的建成開放,是全市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我們瞻仰革命紀念館,進行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不僅是一種學習、一種回憶,更是一種教育、一種激勵。全市各級各部門和泌陽縣委、縣政府要以紀念館開放為契機,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更加自覺地繼承和發揚革命光榮傳統,不斷挖掘和豐富鄂豫邊革命精神內涵,使之成為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場所,成為人民群眾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成為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堂,進一步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干部開拓進取、努力拼搏,為實現富民強市加快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周東延代表老一輩革命家后代在儀式上致辭。鄂豫邊根據地是一片紅色的土地、革命的土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前輩與邊區的人民曾經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斗爭。鄂豫邊精神就是我們這塊紅土地上的紅軍精神、延安精神、鐵軍精神。我們將與老區人民一道,繼續發揚光榮革命傳統,讓我們的革命歷史代代相傳,事業蒸蒸日上,讓鄂豫邊精神永放光芒!
儀式結束后,劉國慶等領導與嘉賓共同瞻仰了鄂豫邊革命紀念館和老一輩革命家故居。(原標題:駐馬店:鄂豫邊革命紀念館建成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