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明朝時,南樂城西蔡莊村有個名叫李保的后生。他幼年喪父,賴其母撫養成人,茹苦含辛,坎坷備嘗。由于家境貧寒,李保只得以種茶為生,最遠近聞名的瓜把式,據說蔡莊至今種西瓜的技術還是李保傳下來的。李保自己訂了個規矩,所種的各樣瓜果蔬菜,第一次采摘的上等精品,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巨商富賈,也不管出多大價錢,他從不出售,總是留著給母親享用。天長日久,他的孝行便在三里五鄉傳為佳話。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有一年李母得了眼疾,不久便雙目失明。李保憂心如焚,八方求醫,四面祈禱,終不見效。一日,李保攜香箔供品再次來到倉廟,拈香燒箔,珠淚雙流,久跪祈禱:“大慈大悲的倉圣爺爺在上,請賜妙藥,保佑我母雙目復明,草民愿出家為僧,日夜伴陪,打掃經堂,看護廟陵……”說畢,驟然一陣旋風從廟外襲來,只刮得殿內塵土飛揚,天光暗淡。少傾,又恢復了平靜。但見香案之上多了一層非土非灰之物,聞之異香撲鼻。李保暗想:這莫不是倉頡爺爺顯靈,賜我仙藥?李保半信半疑,將香案之物收了少許,用紙包好,帶回家中,讓母親沖服洗眼。一月過去,奇跡出現,李母雙眼竟真的重見光明。李保大喜過望,但想起在倉頡廟許愿之事,不免心情沉重。上有老,下有小,我怎好出家?但轉念一想,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能言而無信?神靈是戲弄不得的。李保便把許愿之事詳告母親和妻子。母親、妻子聞聽,痛哭失聲。李母說:“兒啊!難得你一片誠心孝心,感動了神靈,才使我雙眼復明,你去吧!只是苦了我這兒媳……”李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下撲到太夫懷中,夫婦哭成了淚人,許久才止住悲淚。李保對其妻說:“我這一出家,即斷了塵緣,只有勞妻在母親面前盡孝,撫養幼子……”李保囑咐一遍,遂辭母別妻只身來到倉頡廟,向方丈說明來意,從此剃發為僧,做了一名雜役。晨鐘暮鼓,打掃經堂,看護廟院,耕種祭田。
李保天生聰穎,經師父指點,在勞作之余,學得一身武功,為方圓百姓除暴安良,深得民心。九十歲上無疾而終,葬在廟旁,百姓為其建石塔,又刻石像立于廟內,永世紀念。至“文革”以前,蔡莊李保后裔每到倉頡廟會日,紛紛前往憑吊這位至誠至孝的和尚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