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民俗之舊家庭教育
2016/9/20 14:14:4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和睦教育 家庭所有成員,都崇尚和睦,把分家看成是丟人的事,一般家庭中尊老愛少,兄弟同心,一家人相親相愛,每個人都被血脈感情緊緊地系在一起,充滿天倫之樂。就是碰上天災人禍,兵荒馬亂的年月,出門逃荒要飯,一家人也要拉著棍子一起走。
孝悌教育 舊時家族生活中,人們的倫理觀念很強。人們把孝敬老人作為立身之本。在社會交往中,如發現有對自己老人不孝者,是親戚的,與其斷絕親戚關系,是朋友的中斷朋友之情,使其受到孤立。人們習慣認為:“不知自己的老人是誰何況親朋乎?”人們頌揚孝悌《二十四孝》中的“孝子”和事跡,有些雖達“愚孝”之境,但仍被人們奉為楷模而效法。
勤儉教育 濮陽地處黃河下游,舊時水利條件較差,不淹即旱,人們常年難得溫飽。長期忍饑挨餓的生活,使人們養成了勤儉持家以備荒年之習,俗語日“慮常”。“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成了人們口頭憚。
置業教育 不論舊時還是現在,人們十分注意置買家產。舊時人們注重置買田地和牲畜,認為這些是“活業”。可以擴大再生產,能起到“置一得三”的效果。置房是“死業”為“置一毀一”,所以不在萬不得已時不蓋新房,就是蓋房也只蓋草房湊合。給閨女結親時首先考慮的是對方家有幾畝地、幾頭牛。現在土地公有,人們又偏重于置房。不論新時舊時,人們把能在一生中給晚輩多置些家業看成是一大幸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