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民俗之干親
2016/9/21 16:52:2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干親包括從小收養和經一定禮俗程序認定的義子女和換帖朋友及干相好等。本地民俗對這幾種親戚關系也非常重視。
從小收養的義子女,養父母對養子女有撫養的義務.養子女成人后和親生子女一樣有對養父母贍養之義務,待養父母去世后和其親生子女一樣披麻戴孝使養父母入土為安。和養父共同生活的養子對養父母的財產較其親生子有一半的繼承權。
經一定禮俗程序認定的義子女,每逢年節都要帶著禮物去看望義父母。義父母在義子女結婚添子時要備禮前去祝賀。義父母去世后,義子女和其親生子女一樣接麻戴孝,但義子女無權繼承義父母之財產。這樣的親戚每逢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都要相互通知,并備禮參加。
在社會交往中,過去人們遇到非宗知己,雙方因志趣相投,一生中無論誰遇到困難都要相互幫助,相互接濟,這樣的關系叫“干相好”。如再進一步,雙方議定同生死,共患難就要舉行儀式,燒香磕頭,對天盟誓,永不變心。然后互換庚帖,即每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的干支時辰,也叫“生死八字”。(古時人們認為把生死八字交給對方,就等于以命運相托),俗稱“換帖弟兄”。“干相好”之間,遇有婚喪大事一般互不通知。“換帖弟兄”則親如同胞弟兄。當一方父母去逝時,另一方和親生兒子一樣披麻戴孝。
不論何種干親,一般都是在財物上互相資助,遇事互相幫助“你敬一尺,我敬你一丈”,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關系。俗語有“千親干親,以財供心,沒有財物,親戚不親”。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