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向鄭靈公進獻一只黿。鄭靈公非常高興,便令廚子烹煮作羹。正巧公子宋與子家來到殿前。公子宋食指大動,于是悄聲對大家說:“我每次食指大動都能嘗到珍奇美味,這次君王一定把美味分與大家。”
及至入殿見廚師正解割大黿,便相視而笑。靈公很奇怪,便問,大家據實相告。靈公聽后不悅,暗想:我不賜予你,無論你食指怎么動,也是沒用。
黿羹煮好后,靈公招來許多大臣,賜予他們黿羹。最后宋靈公才召見公子宋,卻沒有賜食黿羹。公子宋大怒,不顧一切地將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黿羹后拂袖而去,靈公暴跳如雷,聲稱非殺掉公子宋不可。
公子宋回家后也怒氣難消,又聽說靈公要殺他,便先殺死靈公,報了未賜黿羹之恨。鄭國在經歷了一場混亂之后又重新建立了一個國家,公子宋亦由于謀殺國君而被誅。后人將此事濃縮為成語“染指于鼎”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此事雖起于口腹之欲,然而最終則導致一個國家陷于水火之中。由這個小故事便可知道古圣人的“去人欲,存天理”,“克己復禮”實在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呀!雖口腹之欲,縱容它,也會成為日后殺身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