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以少眭多,以弱勝強的三大著名戰例機(宮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之一。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袁紹擊敗了孔融公孫瓚等人,逐漸擁有冀、青、幽、并四州,成為雄居北方、實力最強的諸侯。他自恃地廣人眾,兵多糧足,意欲統一全國。遂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親率步兵十萬,騎兵兩萬南下,欲攻許昌。曹操兵少糧缺,被迫以兩萬兵力的絕對劣勢在中牟官渡與之相拒。
面對實力對比十分懸殊的不利局面,曹操審時度勢,充分吸納部下的正確意見,利用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等有利因素,采取機動靈活的戰術,于次年(公元200年)和袁軍展開激戰。曹軍聲東擊西,救白馬之圍,設伏南坡,誅顏良、斬文丑,夜襲鳥巢,兩次偷襲袁軍后方,截其糧車,焚其糧。
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勢全線出擊,一舉殲滅了袁軍主力。袁紹僅率八百余騎逃回河北。此役曹操大獲全勝,為日后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一千多年的滄桑變化,官渡古戰場的許多遺跡已被湮沒,但至今仍有曹公壘、草場、漢井等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