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
【漢語文字】買櫝還珠
【漢語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典故釋義】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經常用來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
【典故出處】語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有一位楚國人去鄭國賣他的珠寶,制造了一個香木匣子,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里,拿到市場上去賣。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于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后,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后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于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后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令楚人哭笑不得。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舍;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看待事物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只看外表,不看本質。后用來諷刺了那些只重視外表,而不顧實質,舍本求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