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習俗之坐月子
2014/2/20 18:00:1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生子是關乎傳宗接代、家業承續的大事,所以鄭州人對此歷來極為重視。20世紀80年代后期嚴格實行有計劃生育以后,城市一對夫婦生一胎,農村一對夫婦生兩胎,孩子少了,對生養子女一事就更為看重,不論生男生女都是家庭的頭等大事。
女子懷孕俗稱“有喜了”,媳婦“有喜了”,丈夫及公婆會對其加倍呵護,增加營養、減少體力勞動等,并按時到醫院檢查,監護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十月懷胎期滿,無論城鄉,一般都到醫院分娩。縣鄉醫院都設有產科,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要好,母嬰的安全系數也就大大增加。所以就是偏遠山村,請收生婆在家里分娩的婦女也很少了。孕婦有了臨產征兆馬上住進醫院,順產者三、五天就可出院,難產或剖腹產者則需在醫院住上一周或十天半月。
生了孩子的婦女因為身體虛弱,要在家里休養一個月,俗稱“坐月子”。產婦坐月子需在自己家或公公婆婆家,不能住娘家或別的親友家,甚至不能租住別家的房子。舊俗認為剛生了孩子的婦女血氣未復,是“血腥鬼兒”,到別人家會污了人家的宅地,給人家帶來晦氣。雖然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已不相信這些,但這種民俗習慣和禁忌還在承續并遵守著。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