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鄭州風情 >> 民間習俗 >> 瀏覽鄭州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禮儀習俗·婚嫁禮儀

2013/9/17 8:46:37 點擊數: 【字體:


    洞房花燭是人一生之大事,歷來為人們所重視。當代家庭子女少了,兒女婚事不僅是兒女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之大事。同時由于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婚俗場面日益崇尚豪華排場。

  20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鄭州人的戀愛婚姻觀念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和進步,不論城鄉,自由戀愛、自主結婚成為婚姻主體。在一系列的婚俗事象中,基本承續了傳統的婚姻禮儀,當然也有摒棄、有創新。綜合鄭州城鄉婚俗,整個婚俗禮儀過程大致有提親、見面(或說為相親)、定親、看好、送好、嫁娶六道程序,另外還有婚后的拜廟、回門、望夏、送扇等,這里按先后次序分為婚前禮、婚日禮、婚后禮三方面進行記述。

  婚前 婚前禮即婚禮之日以前有關婚姻的常行禮儀,大致包括提親、見面、定親、看好兒、送好兒等五項內容。

  提親。雖然現今多是青年男女自由戀愛而結婚,但二人自己相識而相愛的少,大部分還需要有媒人即介紹人在中間牽線搭橋,即便是自談的多數也要請媒人象征性的走一下提親過場。現在以說媒賺取錢物的專職媒人基本沒有了,因此媒人對當事人哄、騙、瞞的現象消失了。雖然現代人不十分講究“門當戶對”,但還是要求個雙方條件相當。介紹人認為男女二人般配,便向雙方提親,介紹對方情況;也有介紹人受一方之托,向另一方提親并介紹對方情況。雙方均認為合適,就會通過各種途徑打聽了解對方的個人及其家庭情況,在鞏義一帶還要打聽對方的“門風”好壞(即對方的內外血親有無狐臭病的遺傳)。如雙方都感覺滿意,即可往下進行。

  見面。男女雙方將愿意見一見的意思向介紹人表明后,介紹人就約定見面的時間、地點。在城鎮,男女雙方個人或家長、親友陪同到約定地點見面,介紹人介紹雙方認識,二人進行初次交談,并互留聯系方式。到此介紹人的工作就基本完成。雙方互相滿意,以后就會自行聯系交往,進入相處談戀愛階段。在農村,雙方見面并進行簡單交談后,男方滿意,就拿出準備好的見面禮(錢或物)送給女方;女方也滿意,會收下見面禮,并將準備好的小禮物(多為鋼筆、筆記本之類)回贈對方,算是確定了雙方的婚姻對象關系或說是戀愛關系,在農村也稱作“小定”。

  定親。男女交往相處一段時間后,相知相愛,非常滿意,雙方向各自父母進行匯報,父母無異議,就可以定親了。在城市,一般是雙方父母見見面,商談一下孩子結婚的大概時間及一些具體事宜,同時男方父母送給準兒媳紅包和一些衣物,親事就算定下了;也有的由男方準備一桌酒席,邀請至親,舉行簡單的定親儀式。在農村,定親儀式相對隆重一些,在商定的日期,男方準備兩三桌酒席,邀請媒人和雙方至親到場,宣布雙方孩子定親,并向女方下聘禮。聘禮一般是若干禮金和衣服、金銀首飾等。

  看好兒。看好兒就是選定結婚的好日子。現時人選擇結婚日子,不論城鄉都存在兩種方式,一種是傳統的,即請懂陰陽八卦的先生依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測算,并參考當事人意見,擇吉選定日子;另一種比較簡單,雙方及其家長商量選擇一個農歷的雙日為吉日。或者就選在某個節日期間,如五一、十一或元旦、春節。吉日選定后,由先生或毛筆字寫得好的人寫好婚書,即將吉日通知女方的文書。

  送好兒。把婚書送達女方家中稱為送好兒。男方一位長輩帶上禮品和婚書送到女方家中,同時商議籌辦婚慶典禮的具體事宜。

  在登封、鞏義一帶農村,還有送蜜食一道程序。蜜食為拌了蜜或糖的條狀油炸面食,男方送給女方,以此回贈添箱的親友鄉鄰。數量多少根據女方的需要而定,常是幾百至上千根。用箱裝了,車運到女方家中。同時,還要送去給女方準備的紅色婚衣,所以送蜜食又稱送紅。

  送好兒以后,雙方就開始了婚禮的緊張籌備,登記、照相、制作請柬、通知親友。男方定婚車、酒席,請司儀、賓相、攝像和接親客,購買各種所需物品;女方制作購買嫁衣、嫁妝,租定婚紗,請送親客等。

  結婚日 即結婚大禮,有添箱送禮、鋪床、運嫁妝、迎娶、行結婚典禮、吃喜酒、合巹等項。

  添箱送禮。添箱是指女方而言。婚期來到,女方親友鄉鄰知道后,便給待嫁的姑娘送添箱禮,也叫壓箱禮。添箱禮品不拘一格,輕重程度和送者的經濟情況及送者與新嫁娘的親疏都有關系,有衣服、布料、毛毯、被子、被面、被罩、床單、鍋、盆、花瓶等各種工藝品及金銀首飾等,或直接送禮金若干;送賀禮則指男方而言,親友鄉鄰得知男子娶親的喜信后,便送禮品以示祝賀,也叫送人情。所送賀禮輕重及品類,和女方的添箱禮相差不多。送添箱禮或賀禮均忌送鐘,因鐘與終諧音,“送鐘(終)”為大不吉利。

  鋪床。娶親的前一天晚上,男方家布置新房,近處親友自動前來幫忙,人們一邊干活一邊說笑,十分熱鬧。新房布置好后,男方父母為新人鋪床,并在褥子上、被子里放些核桃、紅棗、花生、帶籽棉花、楝棗、火棍、磚頭之類,同時嘴里說著“早生貴子”、“連生小子”、“鋪上一把棉,生女又生男”等。鋪好后有的還往上撒芝麻、黑豆、糖塊等。這時圍觀眾人隨著唱歌謠、打趣逗樂等,還有人用鍋底灰給準公婆抹花臉,一派喜慶氣氛。當夜新房不能空房,須有人睡,或是新郎或是其弟侄等人,稱作壓床或暖房。

  運嫁妝。女方的嫁妝多是箱、柜、桌、椅、沙發、彩電、冰箱、洗衣機、摩托車、電腦等,視家庭經濟情況或多或少。所有嫁妝均貼上雙喜字和紅封條,繩索扎縛好,在結婚的前一天晚上或當日早上用汽車運送男家。男方招待送嫁妝之人酒飯,走時還要給每人送禮包(裝煙酒、饅頭)和紅包(裝錢)。

  迎娶。結婚這天,新郎西裝革履、胸別紅花,有的還十字披紅;新娘美容、盤頭,頭戴珠花,穿白色或紅色婚紗。舉行典禮后再換上大紅中式婚衣。農村有人不習慣穿婚紗,就直接穿上大紅婚衣。迎娶一般用紅色或黑色轎車,轎車數目多少不等,數輛十數輛甚至數十輛。新娘坐的車以紅綢挽的彩球裝飾或用紅玫瑰花裝飾,稱為彩車,其它迎親車輛或拴朵紅花或拴紅布條或貼寫有“美滿婚姻”、“幸福姻緣”、“天作之合”等吉祥字樣的紅幅。同時,用花轎迎親的傳統婚俗也在回歸,特別是登封一帶農村,花轎迎親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吉日一早,一切準備就緒,迎親隊伍出發,炮隊、樂隊在前,媒人、引禮人、駕氈人領著新郎、娶女客隨后。到女方家后,女方給司機(轎夫)、樂隊人員、錄像人員發紅包,并以煙、茶、糖、糕點招待。女方禮賓引導新郎等迎親人員行披紅、謝廚、拜祖儀式。然后三請新娘、拜別父母、照合影像,新娘上車啟程。仍是炮隊、樂隊、錄像在前,然后是娶女客、新郎新娘,送女客在后。

  迎親隊伍回到男方家停在大門口,有人執燃放著的長掛鞭炮繞車或轎正三圈兒、倒三圈兒,以驅避妖邪。然后,新郎攙扶懷抱花束的新娘下車,踏著氈往家走。新娘進門時撒喜錢、彩紙屑、噴彩條,“跨鞍過檉”,來到天地桌前。送女客自有人接待安排,上茶、送紅包等。在市區,多在包酒席的飯店舉行典禮,就把新娘直接迎接到飯店,其他禮節程序相同。

  行結婚典禮。結婚典禮也叫拜堂。這天,男家院內張燈結彩,正面墻上貼著大紅雙喜字,下方放八仙桌,叫天地桌。桌上擺花供或水果糕點之類,放一個貼著紅雙喜字的斗,斗內是五谷糧食,上插秤、尺、杼各一,桌上還有一面鏡子、一本萬年歷、一臺油燈和一個香爐、三個酒盅。郊縣農村,還要在典禮開始前于天地桌旁燃幾張黃裱紙打發游魂野鬼,以免其搗亂。典禮在司儀主持下進行,儀程大致為主婚人(多由男方單位領導或村中長者擔任)講話、證婚人(多由女方單位領導或媒人擔任)講話、來賓代表致詞、新郎新娘介紹戀愛經過、拜堂。拜堂之禮一般為鞠躬,先拜天地,再拜高堂,最后夫妻對拜,新郎抱起新娘進入洞房。至此拜堂儀式結束。

  進入洞房后,小姑子給新娘端水洗臉,新娘換下婚紗,穿上大紅婚服。

  吃喜酒。拜堂結束后,婚宴開始。娘家送客坐首席,上菜也從首席開始。司儀引導新婚夫婦先謝廚,即給廚師及服務人員敬煙酒、送紅包。接著,新郎新娘從首席開始依次敬酒。宴席結束,主送客拜見親家公、親家婆,說幾句客套話,商量一下回門的事情,稍坐后親家公婆帶著送女客到新人房內,向自家姑娘告別,眾人齊出相送到門外上車。

  送女客走后,公婆引導下,新郎陪同新娘拜見男方族內長者及親戚中的長者,從輩份最高、年紀最大者開始,依次拜下去。受拜者須送裝有若干錢鈔的紅包給新娘,稱作拜禮。

  合巹。合巹就是新婚夫婦唱交杯酒,多為晚飯時在新房內進行。此后還有鬧新房、聽新房等項目。

  婚后 新婚儀式后,還有瞧親、拜廟、回門、望夏、送扇等禮儀。

  瞧親。婚后第二日,新娘的伯或叔、舅、兄弟去新郎家瞧姑娘,俗稱“瞧親”。去時給姑娘帶些餃子、果子等吃食。舊時姑娘出嫁到了一個新環境,周圍都是生面孔,怕姑娘不習慣或受委屈,故娘家人去瞧看,給姑娘一些安慰。現時這些已不必要,但習俗如此,大家還是照規矩行事。

  拜廟。在古代,新婦婚后要在公婆引導下到族內祠堂參拜,把自己來為新婦之事告知祖先,此后才算真正成為夫家的人,否則便名份不正,現在不過走個過場而已。拜廟在婚后第三天早上進行,多是拜祖先牌位或到祖墳叩拜。市區人結婚一般無此項禮儀。

  回門。回門是新娘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多在結婚的第三天。新郎陪新娘一起前往,另有弟侄輩一兩人隨同,說是挑禮擔的,實為新郎的保駕。結婚當晚男方弟侄輩鬧新娘,回門時則是女方弟侄輩鬧新郎。此日岳父招待新女婿頗為重視,席面非常豐盛,還要請本族或當地有頭臉者陪客。回門這天,新娘一般不興住下,要隨新郎返回婆家。過幾天娘家會專門來人請姑娘。

  望夏。新婚后第一個夏天來臨時,新郎新娘要帶禮品去看望岳父母,以表孝敬、體貼之心,謂之“望夏”。

  送扇。新婚夫妻“望夏”之后,新娘父母買了扇子、涼床、涼席等消暑之具,擇吉日讓新娘兄弟送給新娘。現在多送電扇、空調等。

  其它婚俗 除正常的婚姻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婚姻形式,如娃娃媒、換親、轉親、招贅等,但這些婚姻形式已非常少見,比較常見的為再婚。青壯年再婚或一方初婚、另一方再婚的,婚姻禮儀程式一如初婚。老年人再婚時,因兒女都大了,結婚程序就簡單得多,雙方一起去辦了結婚登記,一家人或幾個好友吃頓飯就算完事。20世紀90年代后期,老年人再婚時興起了婚前財產公證,以避免雙方子女為財產發生矛盾。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