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三十又稱除夕。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這一天鄭州地區(qū)的主要活動有包餃子、祭祖、放爆竹、給壓歲錢、吃年夜飯、送財神、守歲等。除這些外,在滎陽地區(qū)是下午吃餃子,在0:00時分放鞭炮、祭拜眾神,并且到村子的廟里上香祭拜,保佑來年平安。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nóng)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zāi)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qū)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