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鄭州

醉翁歐陽修歸葬新鄭

2013/3/30 11:06:27 點擊數: 【字體:

醉翁歐陽修歸葬新鄭

圖為歐陽修編纂史書時的情景

 醉翁歐陽修歸葬新鄭

圖為新鄭歐陽修陵園中,鄭氏“以荻畫地”教子讀書的生動雕像

    人民網河南視窗訊 大河網-大河報報道:(記者 賴海芳文/圖)作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歐陽修的政治生涯幾次起伏,他的人生貫穿著鮮明的理想主義色彩,并以其正直的道德操守、獨樹一幟的文學成就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時隔千年之久,歐陽修的文字和人品仍煥發著異彩。今年是歐陽修誕辰1000周年,謹以此文紀念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

  家境貧困:鄭氏教子“以荻畫地”

  公元1007年,歐陽修出生在四川綿陽,他的祖籍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

  歐陽修的家境很貧困,他4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鄭氏帶著他前往湖北隨州,投奔他的叔父,這位敦厚的叔父沒有冷落他們孤兒寡母,對他們很好。

  在教育歐陽修的時候,鄭氏發明了一種省錢的好辦法:以荻畫地,教他識字、念書。這跟今天在鄭州的大小公園里,很多人用大毛筆蘸水在地上寫字、練書法的妙處如出一轍。

  在歷史上,鄭氏為“四大賢母”之一,與孟子、岳飛、陶侃的母親齊名。

  歐陽修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根據《宋史·歐陽修傳》記載:“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意思是,歐陽修從小就非常聰明,讀書過目不忘,等到他20歲時,已經卓有聲譽。

  但是,歐陽修的文風不合潮流。當時流行的文章都是要么堆砌辭藻,雕章琢句,要么相互唱和,內容空洞。因此,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16歲的歐陽修在應舉時,名落孫山也就不難理解。

  兩年后,歐陽修再次應舉。雖通過州試,但在京師的省試中再次落敗。

  理想在現實中遭遇了重創。這時,歐陽修采取了兩手準備:一是琢磨當時流行的西昆體、“四六時文”;二是帶著自己寫的一篇散文,去拜謁著名的翰林學士胥偃。

  這些做法雖不免流俗,但細想起來令人嗟嘆。想當年,懷才不遇的李白也曾低聲下氣地寫過《與韓荊州書》。不暫時屈服于現實,就無法實現理想。

  1029年,在胥偃帶領下,22歲的歐陽修懷著新的希望,北上汴梁(今河南開封)趕考。這次,不知道是歐陽修自己改變文風迎合了主考官,還是胥偃的力量起了作用,總之,在國子監考試中,他獲得第一名。同年國學解試,仍名列第一。

  第二年,他又參加由晏殊主持的禮部省試,再次名列榜首。三月,參加崇文殿御試,被錄取為甲科第十四名,歐陽修終于金榜題名,被榮選為甲科進士。

  這一年,歐陽修23歲,他已應驗了張愛玲的那句話“出名要趁早”。

  “四賢一不肖”:痛罵高司諫

  中進士后,歐陽修被任命為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這是他政治生涯的開端。

  留守推官主要負責掌管文籍,沒有多少事兒可做,這使他有充分的時間游山玩水,并結識了余靖、尹洙等好友。

  如果放到現在,以歐陽修的直脾氣、率性,在官場可能根本無法立足。《宋史·歐陽修傳》評價他說,“修論事切直”、“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正是這種有一說一的性格讓歐陽修樹敵眾多。

  第一次被貶跟歷史名人范仲淹有關。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歐陽修西京推官任滿,得到小小的升遷。他回到京師,被升為館閣校勘。這個官職多由知名學者充任,頗受人重視。

  過了兩年,北宋與西夏的戰爭中慘敗,宋仁宗把貶謫到蘇州的范仲淹調回京師,調整人事,應付時局。

  范仲淹的性格跟歐陽修差不多,也以“忠言直諫”名聞天下。他一進京,馬上就大刀闊斧地革除時弊,與當時權傾一時的宰相呂夷簡結下了梁子。

  范仲淹向宋仁宗上了“百官圖”,標注出了朝中各官的晉升過程。對于有些違規升遷的官員,范指責是呂夷簡任人唯親。

  針對范仲淹的指斥,呂夷簡進行了反擊。結果,范仲淹再次被貶。對此,歐陽修的好友,余靖、尹洙相繼上書,自稱是范仲淹的“朋黨”,愿意聽候朝廷的貶黜,兩人相繼也被放逐。

  至此,情勢相當明朗。誰出面支持范仲淹,就免不了被貶的命運。而歐陽修的做法極富男人氣概,他給當時的左司諫高若訥寫了一封信,就是著名的《與高司諫書》。

  顧名思義,“左司諫”這個官職主要是“諫”,就是主持公道,說忠言。而在范仲淹遭貶時,高司諫的表現令人失望。

  歐陽修的這封信言辭激烈得超乎想象,并且有理有據,分析到位,直逼諸葛亮罵死王朗的語言風采。

  信中說:“昨日安道(余靖的字)貶官,師魯(尹洙的字)待罪,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廷,稱諫官,是足下不復知羞恥事爾!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諫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書在史冊,他日為朝廷羞者,足下也。”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昨天,余靖和尹洙已經因為忠言直諫被貶黜,您還有臉面去見士大夫們,出入朝廷號稱諫官,您真是不再知道人間還有羞恥事了。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諫官不說而讓別人去說,這種事情記載在史書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也是您。”

  對這封信將帶來的后果,歐陽修也非常明白。他甚至提醒高若訥:“愿足下直攜此書于朝,使正予罪而誅之。”

  不出所料,沒過多久,歐陽修即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關于這個故事,蔡襄寫了一首《四賢一不肖》詩,當時傳遍京城,一時洛陽紙貴,出版此詩的商人也發了大財。

  再貶滁州:天地之間一醉翁

  收入中學語文教材的《醉翁亭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這篇散文名篇是歐陽修第二次被貶滁州時所作。

  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大舉侵宋,為形勢所迫,范仲淹再度被起用。當年6月,歐陽修升為集賢校理。三年之后,任太常丞知諫院,后來又做了一個幫助皇帝起草詔令的官。

  “諫官”這個職位對歐陽修這種脾氣的人來說,真是如魚得水。不到一年,他就向宋仁宗上了六七十篇奏議。

  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呂夷簡退休,范仲淹得到重用,在其周圍形成的政治力量,開始進行政治改革,即史上所謂的“慶歷新政”,歐陽修是新政的支持者。

  政敵們以“朋黨”來攻擊范仲淹、歐陽修等,就是說他們拉幫結派。作為反駁,歐陽修著名的《朋黨論》也由此誕生,他所闡述的“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的觀念也從此流傳千古。

  最終,新政失敗。范仲淹等人被迫離開朝廷。不久,歐陽修也遭到彈劾,理由是,他同外甥女張氏有曖昧關系,蓄謀侵吞張家財產。雖然后來查明是誣陷,但他還是被貶到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做知州。

  這一貶,就流走了將近10年的光陰。正是在滁州這個好地方,歐陽修常常提壺攜酒,玩味山水,自號“醉翁”,并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醉翁亭記》。

  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他被調到揚州做知州,在這里不到一年,他就得了眼病,而且身體也越來越差,41歲的他已須發斑白。再加上母親也生了病,于是,他就向朝廷請求調到潁州(今安徽阜陽)做知州。

  潁州也有一個西湖,風景優美。歐陽修在這里的生活非常愜意,蓋宅修院,打算在此養老。

  這種美好生活沒有持續多久,他的母親病故。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三年守孝期滿后,歐陽修奉詔重返京師,官拜翰林學士兼史館編修,次年又升為翰林侍讀學士、集賢殿修撰。

  林欲靜而風不止。歐陽修官居要職后引起了小人們的猜忌。他卻毫無顧忌,上了一份《論權貴子弟沖移選人》的札子,指責權貴子弟濫用特權,隨意頂替“貧寒之人”的候選官缺,要求加以限制。這下,又惹惱了豪門權貴,不久,他第三次被貶知同州。由于有人出來為他仗義執言,才被留在京師。

  經過這些打擊,歐陽修情緒消沉。這時,老朋友梅堯臣從南方來京,他聞訊后匆匆趕到城外迎接,在城外的石橋邊,兩個白發蕭蕭的老人相擁而泣。

  文如其人:“三上”才子歸葬新鄭

  根據史書記載,歐陽修的胸懷非常值得稱道。他不嫉妒后起之秀,相反,總是大力提拔。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包拯等都曾得到他的支持。

  晚年的歐陽修仕途順利,最終做到參知政事(副宰相)。遺憾的是,他與曾經賞識的王安石政見不合,他反對王安石的變法。

  如果不論政治,歐陽修在文學上可以稱得上是一代宗師,他開北宋時文風革新之先,成為文壇領袖,有人將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的文學價值取向是平實。他說:“文章之宗,必以理實為要。”主張“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歐陽修負責科舉考試,他的取向理所當然影響到當時的文風,他也成為詩文革新的領袖人物。

  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歐陽文忠嘗言曰:“觀人題壁,而可知其文章矣。”同樣,觀歐陽修文章,則可以知其人品。

  與他這種主張相映成趣的是,他自稱,所作文章多在三上者,即“枕上、馬上、廁上”。

  歐陽修的長相據說是“耳白于面”,比較瘦弱,并且“短視”,也就是近視眼。在《古今詞話》里記載,歐陽修在詠平山堂時,寫道“山色有無中”。有人認為從平山堂望江南諸山甚近,看起來應該很清晰,而歐陽修應該是個近視眼,所以看起山色來才模糊,才“有無中”。

  如此說來,在長相上,歐陽修毫無優勢。不過,這個大才子卻不失風流。據《錢氏私志》載,他在大庭廣眾之下曾公然和妓女并肩攜手。他說:“縱使花時常病酒,也是風流”(《浪淘沙》)。

  在他的詩詞中,描寫各色女子的語句更是俯拾皆是。《浣溪沙》寫蕩秋千的女子,《漁家傲》以女人口吻訴衷情,《蝶戀花》寫采蓮姑娘……在他筆下的女孩兒,“眼細眉長”者有之,“玉如肌,柳如眉”者有之,“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者有之,個個都如水做的一般晶瑩通透。

  為了維護歐陽修“道德宗師”的聲譽,南宋以及清朝一些學者堅持認為,這些艷詞非歐陽修所作。但實際上,這些詞非但不會影響歐陽修的形象,反而使他在歷史中更為人性化,更為生動。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歐陽修又患上了消渴疾(糖尿病),身體愈加衰弱不堪。兩年后,當宋英宗去世后,宋神宗繼位,因為在英宗喪服期間穿了紫色的袍子,歐陽修遭到彈劾,并被指責與兒媳私通。后經查證仍屬誣陷。

  對于這時的歐陽修來說,對政治的興趣已不太濃烈,他想念的是潁州的西湖。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歐陽修終于被恩準退休,他得以回到潁州。

  他給自己取了一個綽號“六一居士”。這個名字的來歷是“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再加歐陽修自己為一老翁,共六一。

  公元1072年,65歲的歐陽修在潁州去世,謚號“文忠”。

  歐陽修逝世后,按照宋代的規定,大臣去世只能在距離京城(開封)500里以內的地方安葬。歐陽修逝世3年后安葬于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他的祖母、夫人以及4個兒子及孫輩均葬于此,并有后代留居于該村。

  “歐陽修去世后三年,陵墓被遷到了新鄭。”新鄭歐陽修陵園的解說員蔡迎春說。目前的陵園約有20畝,在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寫了500余篇散文,代表作有《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與高司諫書》、《醉翁亭記》等,都是歷代傳誦的佳作。圖為歐陽修編纂史書時的情景。(資料圖片)【原標題:醉翁歐陽修歸葬新鄭】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 2007年09月17日 作者:賴海芳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