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歲的郭華召,是新密市曲梁鎮草崗村郭莊人。在他12歲時,年僅5歲的弟弟郭喜軍,患了小兒麻痹,生活不能自理、癱瘓在床。40多年來,郭華召對弟弟精心照料,不離不棄,甚至把其從鬼門關拉回。草崗村十里八村的鄉親們提起郭華召個個贊賞有加,稱其為“最美哥哥”。 新密金版 劉客白 文/圖
走10多里路背著弟弟去看病
“要不是哥哥郭華召,郭喜軍的命早就沒了。”9月3日上午,草崗村郭莊大隊的鄉親們,都這樣向記者說,“有這樣善良、好心的哥哥,也是喜軍的福分,俺們大家都很服氣他,真是好人呢。”
出生于1945年的郭華召,二弟郭喜召小他2歲,郭喜軍是老三,小他7歲。至今,郭華召還記得,弟弟郭喜軍5歲那年冬天,發高燒近40℃,父母到處找醫生給弟弟打針,吃藥,可是幾天過去了,弟弟渾身還是熱騰騰的。
幾天后,家人突然看到弟弟走路時總是把腳卷起,不能正常站立起來。“父母知道弟弟得了小兒麻痹后,哭了好幾天。”郭華召回憶道,“我夜里也會躲在被窩里偷偷流淚,好端端的一個人怎么就……”
12歲的他背起弟弟,向劉寨趕去。累了,就停下來歇會兒。當他們趕到劉寨時,放下弟弟,郭華召累癱在地上。由于當時醫療水平有限,后來郭華召又陸續帶著弟弟到鄭州的多個醫院,但最終,郭喜軍的小兒麻痹還是沒治好。
照顧殘疾、癱瘓弟弟40余年
患了小兒麻痹的郭喜軍,走路兩腳向外,身體也不能正常舒展。由于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11歲時,便輟學在家。后來,郭華召給其買了個補鞋機,讓其在家給鄉親們修鞋,多少賺點,好歹有點收入。
郭華召的父親去世早,他和二弟郭喜召已成家,郭喜軍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母親身體多病,母子倆的生活一直由兄弟照顧。后來,母親去世,只剩下了郭喜軍一個人,孤苦伶仃。
隨著年齡的增大,郭喜軍的病情逐漸加重,從最早拄著雙拐走路,到后來一步一步向前挪。所有生活都落在了他和二弟郭喜召的身上。平時兄弟倆輪流著照顧郭喜軍,洗衣、做飯、喂飯,兄弟倆像對待父母一樣對待郭喜軍。“放心吧,我們不會放下你。”
2012年臘月,二弟郭喜召因病去世。為了照顧郭喜軍,郭華召從家里搬出來,和郭喜軍住在了一起。每天早上,起床后,先是給郭喜軍洗臉,然后做飯。早飯通常是豆奶粉,或者兩個雞蛋;中午一般是小米湯;晚上湯面條。
除了這些,郭華召還要給弟弟擦屎把尿。今年5月份,郭喜軍因為胃穿孔住進了醫院,后來,院方稱其沒救了,拒絕治療。郭華召不能接受,回到家里,他天天守在郭喜軍身邊,給起喂藥。
奇跡終于出現了,郭喜軍竟然奇跡般地好轉,身上痤瘡不見了,吃飯也有胃口了。【原標題:“最美哥哥”照顧弟弟40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