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很小,50多平方米,屋子里擺設簡單,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唯有客廳墻上的三幅照片,引人關注:一幅是2009年9月14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在接見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模人物、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座談會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合影;還有一幅是2005年8月26日,中央軍委領導接見部分抗戰英烈家屬和英雄集體時的留影;第三幅是將軍唯一兒媳、89歲高齡方秀云的全家福照片。
這三幅照片,都真實記錄了馬繼民作為抗日英雄后代的成長和進步。
方秀云老人和馬繼民一家三口人擠住在這間老房里。
現在,只有馬繼民和他母親在家,老人正坐在密封的陽臺上,看著一本什么書……
記者先拜謁了老人,后對現年48歲的馬繼民進行了長時間的專訪。
開始,主要談了他的爺爺。
不過,有段“插曲”——馬繼民上小學前并不知道自己是楊靖宇將軍的后人,但他非常敬佩連環畫里面的那個“高個子大英雄”。當時,母親拉扯他們兄弟姐妹5個,家境十分困難,一個月也吃不上一頓有肉的飯菜,一次他鬧著要母親“弄好吃的”,母親卻拿出一塊用布包著的樹皮訓導他:“你看,當年你爺爺和抗聯的戰士就是啃樹皮、吃草根活著的,還要和小日本打仗,而你卻在這兒挑三揀四!”
他這才知道連環畫里面的“高個子大英雄”楊靖宇,竟然是自己的爺爺!
從那個時候起,他開始理解母親,懂得了樹皮的含義;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隨著歲月的成長,他不斷審視爺爺,全面認識爺爺……
而今,馬繼民受聘靖宇縣縣長助理一職,已經8年了,其間,他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收集整理楊靖宇的英雄事跡,研究挖掘楊靖宇精神的豐富內涵……
所以,馬繼民講起他爺爺如數家珍。
追憶楊靖宇將軍一生的光輝業績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確山縣李灣村(今屬駐馬店市驛城區),1923年參加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6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楊靖宇參加領導了震驚中外的確山10萬農民暴動和劉店秋收起義,先后創建了由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最早的縣級農工革命政權——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和河南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確山縣革命委員會,并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裝——確山縣農民革命軍,從此,拉開了河南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這一年,他才22歲。歷任確山縣農民革命軍總指揮、確山縣農民協會委員長和臨時治安委員會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員兼信陽縣委書記。
1929年,他奉命去東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變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他積極組織抗日隊伍,在白山黑水間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浴血奮戰。
楊靖宇在東北,歷任東北反日救國總會會長,哈爾濱市委書記,代理滿洲省委軍委書記,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準備委員會委員。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縣(今靖宇縣)楊靖宇將軍孤身與日軍作戰中壯烈殉國,時年35歲。
馬繼民說到這兒,兩眼濕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