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倫在指導學生練習書法
離開校園是他曾經的遺憾,12年后,得知村里需要書法老師,60歲的他,毅然辭去工作,懷著對教育工作和家鄉孩子們的熱愛,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再次站上了他夢想的講臺,開始義務為學生教書法。為了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他還牽頭成立了助學基金。
他,就是原鄭州鞏義市米河鎮米北小學民辦教師馬倫。
學校缺少書法老師 他辭去工作回鄉免費教學
今年62歲的馬倫,從小酷愛書法,曾經在米北小學任教,他留給學生們最深刻的印象除了平易近人外,就是他練就的一身好字本領。
2011年米北小學成立了少年宮,但缺少一位書法老師,這讓校方很是著急,馬倫得知后便辭掉了在南方一份不錯的工作,主動找到學校,并開始在每周六用兩個小時義務教授硬筆書法課。
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干,跑回鄉下來免費教學,這讓很多人不理解,但馬倫卻說,“教孩子寫字是善事,不能收錢,跟孩子們在一起,我也高興。”
為了上好課,馬倫開始精心準備教材,根據小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編撰了一套硬筆楷書教材,從最基礎的寫字姿勢、執筆方法,到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結合原理從易到難,并復印成冊發到每個學生手中。
雖然是義務教學,但馬倫可是費盡心血,對學生們的作業批改也非常認真。每次批改,他都會把學生作業上的好字用紅筆圈起來,碰上不合格的字,他則會在旁邊重新書寫,讓學生能盡快掌握這些字的書法要領。
“認認真真寫字,堂堂正正做人。孩子們認真寫,那我也要認真的改,這也是我一直給孩子們灌輸的理念。”馬倫說。
帶頭成立助學基金 努力資助更多貧困學生
不僅僅是免費教書法,馬倫還帶頭資助村里家庭困難的學生,在他的帶動下,他曾教過的學生也紛紛加入到助學隊伍中,設立了“助學基金”,每學期會給貧困學生送學習資料、書包、文具等。
“這些錢都是他和他的學生們一點一點湊出來的,雖然錢不多但很可貴,他們能想到這些孩子們,讓我很感動。”米北小學老師王喜春說。
對于今后,馬倫也有自己的計劃,他說,“現在每個孩子的情況我這里都有,下一步我們也準備擴大資助人數,對于書法課,只要我還能夠站在講臺上,我就會繼續做下去。”作者:記者 任書君 實習生 張雨 邢江濤【原標題:鞏義花甲老人馬倫回鄉義務教書法 12年后重圓教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