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把剪刀剪出的“十二生肖”個個栩栩如生,宋朝皇帝系列剪紙處處彰顯皇家威嚴,舞龍戲獅、十八般武藝系列動態十足。30多年來,他用一把剪刀“剪”出了一個大千世界,“舞”出了一個又一個神奇。
12月19日,記者見到了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鞏義市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姚雨林。今年63歲的姚雨林拿起一把剪刀,變魔術似的把一張張空白的紙張剪成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圖案。
姚雨林出生于鞏義市魯莊鎮一個小山村,小時候因為迷上鄰居墻上貼的剪紙而“玩”起了剪刀,后來一發不可收拾。為了讓剪紙藝術從“村民墻上”走進“藝術殿堂”,姚雨林做了艱苦的探索。30多年來,他利用業余時間,深入農村,走訪藝人,通過各種方式與鄭州、靈寶、洛寧、洛陽等地的剪紙藝人聯系,收集各種剪紙,歸類總結,并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大膽創作。他對剪紙力求做到下刀準、運刀穩、線條細。出版《雨林剪紙》一書。如今,他的作品范圍已涉及民俗文化、人物故事、名勝景觀、戲曲臉譜等二三十種,先后獲得“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新中國剪紙藝術家”等稱號。
姚雨林告訴記者,鞏義市魯莊鎮、回郭鎮地區的村民每年春節在貼門畫、貼春聯的同時還要在門楣上貼門花兒,這種門花兒就是純正的民間實用剪紙藝術,這種民俗自古時一直延續至今。門花兒造型獨特、顏色單純,大小形狀。有三開、四開、六開、八開、十六開,色有五種:紅、綠、黃、紫、藍。它的外輪廓造型大都是以立長方形為基礎的,通常是由上坎、腰坎和穗組成,左右有上下貫通的邊框,中坎的中堂是門花兒藝術的核心部分,是表達內容的著眼點,中堂結構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具有莊重、醒目、大方、實用的特點。門花兒中堂的構圖多采用對稱構圖,中心多為吉祥文字或吉祥圖樣。門花兒的貼法一般是成組或對稱。大門上貼大號門花兒,居室門上貼小號門花兒、有三個一組的、四個一組的,有門楣上貼三個,兩邊對聯上各貼一個的,不管形式如何變化,其主要含義還是喜慶佳節,祈福納祥。民間還有傳說:貼掛門花是為了躲避“年”的侵害。“年”是一種天神,每天都要吃人,由于“年”最怕紅顏色,到了除夕,人們貼紅色的門花兒于門楣之上,“年”望而生畏,起到一種避邪祛災的作用。
姚雨林說,民間剪紙所具有的富有鄉土味的樸素審美觀與夸張變形,簡潔、概括、抽象的造型方法,是富有頑強生命力的。繼承與創新是必然的,盡管時代在發展,觀念在轉變,但中華民族的氣質,民間剪紙的特點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發展,使人既能欣賞到傳統剪紙的韻味,又能感受到現代剪紙的魅力。2007年12月在吸收門花兒剪紙的技法基礎上創作門花作品21幅,編入《雨林剪紙》一本書中,曾有8幅被收入《中國掛箋圖集》一書。隨后,他以門花兒剪紙形式創作了大型剪紙掛箋《世紀偉人》、《功垂千秋》曾轟動一時。2008年5月創作的《安居樂業》的大型剪紙就是以魯莊門花兒形式創作的,中間為篆字,安居樂業,一組四幅內容圖案分春夏秋冬,四季花鳥等。鞏義播報 陳振翔 通訊員 鐘兆輝 文/圖【原標題:姚雨林:剪刀上“舞”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