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永:一位游子的生態農業夢
2014/7/15 15:15:0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站在育有20萬株無花果苗的田間,王水永展望著未來:“再有3年時間,這里的高效農業生態園將達高產,形成能夠適應鄉鎮規劃、能為更多農產品作深加工、為更多農戶帶來福利的農業產業鏈。”
王水永是滎陽市王村鎮前新莊人,今年32歲。王水永大學畢業后在北京闖蕩6年,先后從事過醫療、技術、通信等業,他在北京有事業、家庭,可他總覺得心里不踏實,2012年6月,王水永決定回到家鄉回到農村創業。他的高效農業園目前已建成500畝,一部分在薛村鄰南水北調干渠,另一部分在距此約5公里的王村村,全部種植無花果和黃秋葵。
或許是對家鄉熱愛和留戀帶來的絲絲鄉愁,王水永說他決定回家鄉有幾個原因:一是家中父母年邁,他們把自己養大不容易,大學畢業在外邊成家立業,一年只能回來一次,總覺得是一種遺憾;二是每每看到村子都空了,留守的都是老年人、兒童,沒有生機沒有活力,一種發自內心的心痛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選擇的背后是放棄。妻子具有北京戶口,她北大研究生畢業后可以留在北京的三甲醫院。他要回鄉創業,妻子也得跟著回來,北京戶口沒了,良好的學術氛圍也沒了,而這些曾經是多少人為之奮斗的夢想。
經過市場考察分析,王水永的思路更加明確,他要在家鄉搞高效生態農業。王水永說,無論是做技術還是做貿易,一個人或者兩三個人就可以完成,而做實業對帶動就業和團隊打造要求是很高的。既然回鄉創業,就要盡量帶動更多就業,讓鄉親們有事可干。
王水永的夢想,感動了父母,也感動了和他是高中同學的妻子。特別是他的妻子,現在已到鄭州一家醫院工作。
2012年10月開始,流轉土地,審批手續,選種育苗。一系列談判奔跑下來,王水永的農業科技公司正式成立。
對果樹的管理,王水永的做法是純綠色環保。他聘請20余名農民專門負責人工鋤草,并嘗試實驗林間養鵝,稱之為“生物鋤草”。
選擇種植無花果和黃秋葵,王水永說,這兩種植物有生物保健功能,可以增強機體活力和提高人體免疫力,市場前景好,具有高附加值。經過試種后,希望帶動更多農戶參與進來。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村村通( 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