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舞臺設計、臺灣當地少數民族服飾,加上河南豫劇的唱腔,前晚,由鄭州市豫劇院創作演出的新編歷史劇《斗笠縣令》在長安大戲院首演。該劇也是作為“向黨的十八大獻禮——河南省優秀劇目節北京展演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編歷史劇《斗笠縣令》取材于清代臺灣鳳山知縣曹謹平冤案、修渠圳、造福當地百姓的真實事跡。通過對曹謹的藝術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一種連結兩岸、貫通古今的“親民”情懷。《斗笠縣令》和以往的豫劇相比,在舞美、唱腔設計、配器、服裝、燈光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劇中大量使用交響樂、歌劇元素,韻味醇厚的豫劇聲腔融入其中,讓不少年輕觀眾更容易接受。
《斗笠縣令》于2011年5月創作完成,此前曾在上海、重慶、鄭州等地演出,贏得了國家級戲劇賽事最高榮譽和觀眾一致贊譽,此次演出是提升打磨后首次唱響北京。昨晚,和家人一同來看戲的王先生就對舞臺設計贊不絕口,“你看曹縣令爬上了鳳山,這個舞臺的顏色和演員的穿著,一目了然!它和原來的豫劇不太一樣,有點歌劇布景的味道。”《斗笠縣令》匯聚了全國的舞臺藝術專家,豫劇音樂家耿玉卿和上海戲曲音樂家汝金山分別擔任該劇的唱腔設計和作曲配器,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黃永碤擔任舞美設計,國家一級演員劉昌東飾男主角曹謹,國家一級演員馬剛良飾曹夫人。據悉,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主辦的“向黨的十八大獻禮——河南省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于8月18日至9月10日在北京舉辦。期間河南省帶來了8臺劇目和1臺音樂會,分別在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等地演出共17場。【原標題:《斗笠縣令》融入歌劇元素 豫劇創新受眾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