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派藝術必將長盛不衰--常香玉弟子的心聲
2013/4/12 17:14:2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桃李天下應含笑”。常香玉的弟子究竟有多少,恐怕連她自己都說不清,用“桃李滿天下”形容絕不為過。但常香玉生前最關心的是弟子對常派藝術的繼承和發揚。
當常香玉去世的消息傳來,她的弟子、著名豫劇演員虎美玲說:“剛剛聽說這個消息,心情特別沉重。身為她的弟子,我要化悲痛為力量,好好繼承老師的藝術,學習老師的人品,繼承她的創新精神,為豫劇事業更大的發展做出貢獻。這是對我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在常香玉數不清的弟子中,除虎美玲外,其中有3位已成為中國豫劇界頂梁柱一樣的常派藝術接班人。她們就是王希玲、虎美玲和小香玉,三人師出同門,都繼承了常派藝術的精髓。由于風格氣質的不同,又各獨樹一幟,有著不同的成就和特點,各自進一步繼承和發揚了常派的豫劇藝術。
常香玉對弟子既傳藝術,又帶作風,除了教他們表演藝術,還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她還常對學生講,一個演員要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如果追求名利享受,藝術就會衰竭,就會停滯不前。常香玉言傳身教,身體力行,“臺上好聽好看,臺下千遍萬遍”,這不僅是她70多年藝術生活的切身體會,也是她對學生們提出的嚴格要求。
著名豫劇演員王希玲是鄭州市豫劇團領銜主演,她多才多藝,戲路寬廣,主攻小生,兼演其他行當,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表演藝術見解,自1955年從藝以來,在70多個劇目中擔任主角。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常老師對我們說‘學藝要有志氣,目標是又紅又專’,我就是按照著教師的教導去努力的。”在她的努力下,鄭州市豫劇團已經形成“深入表演人物,不斷創新表演方式”的新風格。同時,她培養的四個徒弟均能領銜主演。在40年的藝術生涯中,博采眾長,廣泛涉獵,追求藝術的真、深、新、美,在豫劇傳統的基礎上求新求精,從而形成了一種自然淳雅、清新明秀、超凡脫俗的藝術風格,博得了文藝界專家學者和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贊賞,贏得了“中州第一小生”“豫劇王派小生”的美譽。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虎美玲有個綽號叫“老虎”,是因為她練功刻苦,尤以“老虎背靴”給人印象最深。她12歲從藝,師從豫劇大師常香玉,是優秀常派藝術傳人。主攻青衣、閨門旦,兼擅花旦、刀馬旦,并能反串小生,戲路寬廣。其代表劇目中既有常派精典劇目如《花木蘭》《大祭樁》《破洪洲》《斷橋》等,又有自創和移植劇目,如新版《白蛇傳》《寶蓮燈》《抬花轎》等。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小香玉是常香玉的孫女,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她得以繼承奶奶的衣缽,并將之發揚光大。業內人士認為不僅唱功地道,深得常香玉之嫡傳,而且極具個人表演特色,可以說代表了目前我國新一代豫劇表演藝術的較高水平。
1995年,小香玉離開河南這個誕生豫劇藝術的故鄉,來到了山西,用自己的演出收入創辦了藝術學校--“小香玉希望藝術學校”,是全國第一所專門培養有藝術天賦的“山里娃”和農村孤兒的藝術學校,是一個免費學習藝術的殿堂。小香玉的敬業、愛心和樂觀的創業精神,感動著每一個與她接觸的人,她親自到山西、河南、湖南、安徽等地農村挑選學員,回來后既教他們文化,還要照顧她們的生活起居,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意識的藝術新人。(新華社鄭州6月2日電)新華社記者單純剛、桂娟【原標題:常派藝術必將長盛不衰--常香玉弟子的心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 2004年06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