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杜甫死因探密:并非貪吃撐死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2013/2/25 10:48:35 點擊數: 【字體:

 
    “杜甫”在2012年突然躥紅,忙碌的身影出現在網絡的各個角落。其實,歷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內容并沒有多么高雅,而是為了生計在奔波。

    雖然后世一提到杜甫,都將其與李白一并視為唐詩的代表與化身,但與許多偉大的藝術家一樣,在其生前并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更沒有享受到創(chuàng)作帶給他的榮耀與富足的生活。

    相反,杜甫的命運很不幸。與其文學才能相比,他的經世能力堪成反比,中年之后只能不斷投靠他人來維持生計。而且他的個人性格似乎也有瑕疵,時人評價他“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這顯然并不是什么褒義詞。更糟糕的是,他生逢亂世,趕上了唐代盛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在這種種的因素下,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時常忍饑挨餓,甚至于他的死因,也與食物扯上了關系。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杜甫死于飲食過飽,唐代人編著的《明皇雜錄》中描述:杜甫在漂泊至湖南耒陽的時候,為洪水所困,差不多十天都沒有進食。后來幸虧當地縣令派船救助,并且贈送杜甫一些牛肉和白酒。長期的忍饑挨餓之后,本應慢慢進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讓腸胃逐漸適應。但杜甫一下子猛吃猛喝,牛肉又不是易消化之物,結果腸胃難以承受,反而因此丟掉了性命,時年59歲。

    一代詩人如此死法,自然令人嘆息不已,后世還有人假借韓愈的名義,寫了一首《題杜子美墳》的歪詩來感慨杜甫之死:

    當時處處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飲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無飽死?

    到了近現代,又有學者結合現代醫(yī)學認為:杜甫死因確實與食物有關,但不是死于消化不良,而是死于食物中毒。并分析認為當時正值暑熱天氣,舊時并無冷藏技術,牛肉極容易變壞腐化,從而產生毒素,而飲入體內的白酒又會促進毒素的循環(huán),杜甫身體本就虛弱不堪,從而導致食物中毒而死。

    雖然杜甫的死因還存在一些爭議,但無可爭議的事實便是由于長期動蕩、貧困的生活,杜甫的身體狀況確實很差,早衰跡象非常明顯:他四十多歲時候已經滿頭白發(fā),像一個老翁一樣;而且身患多種疾病,特別是晚年,肺疾、風痹、瘧疾、消渴(糖尿病)等頻繁發(fā)作,視力變弱,耳朵也有些聾,就連牙齒都已經半落,有時候走路都需要拄杖,平生最愛的酒也不敢常喝。

    但實際上,杜甫并非不懂養(yǎng)護身體之道,他對于養(yǎng)生頗有興趣,也諳熟藥性,掌握一定的醫(yī)藥知識。他曾著迷于尋仙訪道,不但與從事修煉的道士結交,年輕的時候,還曾經和李白一起到王屋山尋訪世外高人,想學長生之道,當尋訪未得時,竟然夜宿石閣,希望有神仙半夜來傳授他金丹秘訣。在他的詩歌中,鼎爐、丹砂、姹女、金丹等與煉丹有關的詞語并不鮮見。只是煉丹也好,服食也罷,總歸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持,像杜甫這樣連溫飽尚成問題的文人是根本負擔不起的。

    杜甫時常在山野間采集藥材,或者偶爾自己種植一些,他對于藥物的藥性、采集、炮制等都非常熟悉,留下了許多詩句。但是這些親手采集、加工而來的藥材并非自用,而是要出售來維持生計,特別是較為名貴的藥材更不可能留下自用,正如他在《贈李白》一詩中所說:“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杜甫一生中,曾經屢次賣藥來維持生計:

    在長安十年,曾滿懷政治抱負的杜甫科舉失意,向權貴獻詩也屢屢受挫,沒有收入來源,時常忍饑挨餓,無奈之下,只好“賣藥都市,寄食友朋”;“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攜家?guī)Э谔与y途中,又操起采藥、賣藥的舊業(yè),“曬藥能無婦,應門幸有兒”,甚至一度瀕臨絕境,全家餓得呻吟不止,只好在山間撿一些橡栗充饑;到了成都,杜甫在浣花溪旁安頓下來后,還曾經開墾藥圃,并“洗藥浣花溪”;晚年流寓湘江時,又再操舊業(yè),白天上岸賣藥,晚上夜宿孤舟。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顯然,這些悲慘的遭遇對于杜甫個人而言當然是大不幸,但對于詩壇而言,則是福音,或許正因為“詩窮而后工”,由于詩人杜甫有切身的經歷與感受,才能揮筆寫下那些千古流芳的作品。

    杜甫詩歌感人至深,具有無比的藝術感染力,甚至被認為可用來“治療”疾病,當時便有“杜詩除瘧”的美談。

    據時人記載,杜甫寫《姜楚公畫角鷹歌》詩后,曾請好友鄭虔品評,鄭虔讀后說:“足下此詩,可以療疾。”這當然是在恭維,贊其將鷹的威猛描繪得極為形象,令人不覺悚然。

    后來,鄭虔妻子恰巧生病。杜甫遂引自己詩句對鄭虔說:“你先對夫人讀‘子璋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如果沒有好轉,就再讀‘觀者徒驚掣臂飛,畫師不是無心學’;若還是沒有用,就讀‘昔日太宗拳毛■,近時郭家獅子花’。倘若病仍不愈,那么即使叫醫(yī)和、扁鵲這樣的名醫(yī)來也沒用了!”

    顯然,杜甫是在與鄭虔嘲謔而已。不過,傳到后來便出現了多種版本,甚至稱有患瘧疾者讀其詩后霍然而愈。但不論怎樣,杜詩可以治病的名聲就這樣延續(xù)了下來。清代一則醫(yī)案也稱某人患有氣痛癥,每當疾病發(fā)作時,就趕快朗誦杜甫的詩,只要讀上幾首,氣痛癥立刻就好了。

    其實,杜甫的詩當然不可能除瘧療疾,但若于病中品讀,讀之入神,不覺便會忘記身體的疾痛,這也算得上一種精神療法吧。


來源:東方早報    時間:2013年02月25日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