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鄭州弓家莊園500年前建造 村民剁豬草用乾隆文魁匾

2012/11/1 14:48:21 點擊數: 【字體:


鄭州弓家莊園500年前建造 村民剁豬草用乾隆文魁匾

被當幾十年剁草板的文魁匾
        
       
    黃河南岸,隋代大運河其中一段的通濟渠運河邊上,現在還保留著兩棟古老的建筑。經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考證和鑒定,這兩棟古建筑是明代保留下來的弓寨家族古建筑群的一部分。當地老人說,“文革”之前,這里的古建筑群比康百萬莊園的還要大。

    要問歷史究竟在這里留下了啥痕跡,舉個例子:一位村民家用來剁草的木板是清代兵部侍郎寫的“文魁”匾,作于“乾隆36年”。

    首席記者 徐富盈 文/圖

    別看小樓破,價值大得很

    昨日10點,記者趕到天河路與北四環(大河路)交叉口,站在路口,就可以看到西北角兩處瓦頂建筑,古樸的顏色顯示著其年代的久遠。

    北側是一棟二層的建筑,灰墻灰頂,很不起眼。但仔細觀察會發現,被磚頭堵著的樓門門楣上方,磚雕非常精美。雖然墻上的磚因為風雨侵蝕而脫落,但墻體中間夾著的很多鐵片保證了建筑的穩固。

    南側是一個一層樓的大殿。大殿長16米,寬10米,里面共有16根木柱,4架5疊重梁。

    土生土長在弓寨村,曾任教師的弓永周是弓氏宗親會的秘書長,他說,這個大殿是以前莊園的式恕堂,之后的中堂與大堂都在“文革”時被拆了。屋內16根大柱子都是名貴木材。

    在附近居住的83歲的弓仙妮老人說:“這樓500多年了,和北京故宮建的時間差不多,都是明代的。當時建這些樓的,就是我的祖先。”老人扶著老墻介紹著,滿臉的自豪。

    為了它們,北四環改道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普查科工作人員汪松枝介紹,鄭州(不含六縣市)古建筑能保留下來的不多,別說清代的,連民國時期的都很少。但是弓家莊園保留的兩棟建筑是明代的。

    汪松枝說,這兩棟建筑可能是原來一個大莊園的一小部分,其中一棟是大殿式的大客廳,屋內有粗粗的木立柱,承受大廳頂的重量,大殿不僅雄偉,而且墻倒屋不塌。

    “據考證,這個莊園有3位皇帝下過圣旨碑,這在全國也不多見。要知道,當年的圣旨碑可不敢亂立,造假的要滿門抄斬啊。”另一位文物工作人員介紹。

    “4年前,規劃中的北四環正好從這棟樓邊經過,但是文物工作人員對此樓考察調研后,確認是非常難得的古建筑,最后向規劃部門建議,北四環向南移了5米。”汪松枝說。

    村民家剁草板都是文物

    弓永周把記者帶到大廳西側的一塊石碑前,碑上寫著“圣旨”兩字。弓家3塊圣旨碑,這是僅剩的一塊。

    弓永周說,“文革”時紅衛兵打砸搶時,一位村民趁著把紅衛兵拉到家里喝茶的機會,將這塊石碑保存了起來。

    屋內放置著一塊寫著“文魁”的木匾,匾上寫著“兵部侍郎兼都察右副都御史巡檢河南等處地方兼提督御節制何為,辛卯科中式第20名舉人弓獻廷立,乾隆36年”字樣。弓永周說,這是乾隆36年,兵部侍郎兼河南提督何為專門為他們家考上舉人、名列當年河南第20名的弓獻廷寫的“文魁”匾。

    這塊匾當年被村民當剁豬草的板子,一用幾十年。“另外還有一塊皇帝題寫的匾,被弓廣儒的母親當切面條板,最后找不到了。”

    關于弓家莊園的“傳說”

    “康百萬莊園出名是因為富,而我們弓家莊園是因為官。”弓氏宗親會秘書長弓永周這樣說。

    他說,當年慈禧太后出京避難,回京路過河南,第一站住在康百萬莊園,第二站住的就是弓家莊園,弓家的人在慈禧路過時出巨資相送。記錄里,雍正、乾隆、光緒3位皇帝都給他們家下過圣旨碑。

    正在整理家譜的弓永周說,他們祖上是明洪武年間(1427年)從山西洪洞縣移來,至清末,四品以下的官員有100多位。

    其中第六代的弓省炬任明代禮部和吏部員外郎,后被東廠魏忠賢所害。

    清代咸豐年間的父子雙進士(父親弓羽清和兒子弓嵩保),弓羽清與曾國藩是同榜進士,曾跟隨曾國藩創建江北大營,兒子弓嵩保隨曾國荃攻破南京,掃平太平天國立下很大戰功,任江西總督。

    據說,“文革”開始時,村里人將最寶貴的兩大通石碑(上面寫滿滿漢文字)和碑下的大龜一起埋入了水塘內。“我們10天內就組織人挖出來。”(原標題:鄭州弓家莊園500年前建造 村民剁豬草用乾隆文魁匾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鄭州晚報(2012-11-0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