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魯莊“望鄉樓”
鞏義市魯莊鎮魯莊村,有座“望鄉樓”,據說該樓建于明代末年,這座建筑,在北方中原大地一座最為獨特、最有特點的一座建筑,在鞏義眾多的明清民居中,大有鶴立雞群之感。從外觀目測估計,此樓大約高近20米,外墻以磚壘就,里面用木頭分隔為四層。
望鄉樓每層用木梁檁條作支撐,上鋪木板。奇怪是的該樓除南面有個圓券門,東西各有兩個小窗外,沒有其它任何門窗,因此可以判斷此樓不是住人的。不難看出,當時此家一定是個大富戶,不然,一是房子不可能在那時就建得這么好,一是不可能會花巨資去建造這樣一座沒多大實用價值的樓。
每層應該都有木梯供人上下,如今只有在底層還保留有這個惟一的木梯。
從樓內結構看,屬內部三間結構。每層都有木梯供人上下,如今只有在底層還保留有惟一的木梯,由于年久失修,樓內除東半部各層尚存有樓板外,其它兩間的木梁檁條均已塌毀,樓頂也已塌了大半邊。
據悉,望鄉樓為魯莊姚氏先祖所建。魯莊姚氏在明清時期是當地大戶,共分兩支,有東門人和西門人之稱,此樓原為西門人所有。到了姚氏16世時,不知何故,望鄉樓易主,落入東門姚姓之手。
這家人為什么會花巨資建造這樣一座樓呢?據傳,當時姚家娶了二十多里外小相村的一個姑娘,當她嫁到魯莊村姚家后,久不見娘家人,很是想家,于是就積思成怨。姚家得知后,便請匠工建造了此樓,以供兒媳上樓望鄉寬懷,因此就取名曰“望鄉樓”。
如此高大的樓房,站在上面無疑能夠看到處于更高處的嵩山腳下的小相村。至少,站在樓上,可以看到村周邊的風景。只是我們現在已經上不到樓頂,所以也無法觀看了,但透過第二層的小門,可以看到外面的大好春光。
磚雕對聯
從外部下面看,最上一層的正面有一幅磚雕對聯,隱約可以辨認出橫批是“瞻日望云”,上聯是“登閣【】【】京巍巍九重瞻日近”,下聯是“憑樓【】【】嶺邈邈三塗望云深”,奇怪的都是三四字失去或看不清,對得倒也工整。從這付對聯看,此樓好像是為登高“瞻日望云”觀賞風景,舒發情感而建。只是更奇怪的是,一般人們登高,多是賞月舒懷,因為月亮光非常柔和,適合人們去看,去望,而太陽光非常強烈,除非早晚可以短時觀看外,其它時間是無法憑肉眼去看的。這里卻要“瞻日”,豈不是非常奇怪嗎。
對著望鄉樓的小門樓。
本想這樣一座古代建筑,在當時當地一定是遠近聞名,縣志上應該有所記載的,但查乾隆版《鞏縣志》,卻沒有找到此樓的只言片語。后來一想,也許是魯莊地處偏遠,而此樓只是一家所建,外人又不能登樓遠眺,其功用便大打折扣,更沒有出現像李白、王之渙那樣的大詩人在此樓登高賦詩,留下千古絕唱,使詩與樓一起為人傳唱。還有一個原因是,也許此樓建造不久,便很少有人登樓了,因此也就不為外人說道了。
如此宏偉的建筑,經歷400多年保存至今仍然屹立不倒,這在鞏義眾多的明清民居中,當是最有特點的。像這樣有特點的建筑,真的應該好好保存,讓人們前來欣賞研究。(王學賓 文圖)(原標題:鞏義魯莊“望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