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榮耀和現實的尷尬,在這座飽經滄桑的莊園里,微妙地并存著 景區供圖
康百萬莊園的大門 景區供圖
河南商報記者 王正位
鞏義市康店鎮境內,有一條波光粼粼的河。對于以工業起家的鞏義,還存留這條尚屬清澈的河流,實屬不易。這條河便是大名鼎鼎的洛河。目前水已很淺,當地人稱,若不是上游建有大壩,這點水也保不住。
兩側河岸楊柳依依,柳枝隨風飄揚。水面上間或有飛鳥掠過,打破寧靜。而這片寧靜,很容易讓人忘卻,這條河流上曾經的高亢的號子和千帆競走的繁華。
一句價值兩百萬兩銀子的話
那時候,這條河只屬于康家,那個被慈禧稱為“百萬富翁”的康家。1900年,大清國都城淪陷。半個月前還耀武揚威向11國宣戰的老佛爺,只能如同喪家之犬般逃向西安。翌年,老佛爺“西巡”回朝,路過河南鞏縣。當時河南受災,官府無力接待,于是就想起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康家。當時康家花了100多萬兩銀子修造黑石關、行宮,又給李蓮英敬獻了100萬兩白銀。而康家付出200多萬兩白銀的所有收獲,就是慈禧開心之余,隨口的一句“這窮鄉僻壤居然還有一個百萬富翁”。
大清朝百萬富翁很多,但是被皇家“冊封”的只此一家,畢竟皇太后和皇上被攆得東奔西跑流落民間也就這么一次。而在此之前,其實康家在民間早就有“百萬”的稱號。康家明清兩朝400年的富貴史中,被稱為“康百萬”的就有十多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應魁。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清廷鎮壓白蓮教之機,供應百萬清兵棉花、布匹達10年之久,富甲三省(河南、陜西、山東)、船行六河(洛河、黃河、運河、沂河、涇河、渭河),土地達18萬畝,財富難以數計。
在哪里站起,就在哪里跌倒
康百萬莊園地處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4公里。康店之名,就來源于洛河邊康家連綿不絕的店鋪。而這些店鋪的支柱,就是背山靠水的康家莊園。
康百萬莊園雖是商貿之家,但卻少有銅臭之氣。其無處不在的牌匾,無時無刻不顯示著康家人的品位和身份。舉世聞名的“留余”牌匾,既表現出康家教育子弟的中庸,也表現出商賈之家的謹小慎微。
康家發家,不得不提康大勇。清初之時,他就敏銳地意識到權和錢這兩樣東西是缺一不可的,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至于后來大名鼎鼎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只能算是他的后輩。康家家譜記載:“康家12代莊園主康大勇打破‘仕不經商’的思想桎梏,船行江淮,地連魯陜。”
到了迎接慈禧的康鴻猷,康家已經開始沒落。捐獻200萬兩銀子對于彼時的康家,已經是傷筋動骨。在此之前,太平天國時期,康家賴以生存的所有船隊在清軍實行的“堅壁清野”運動中全部被鑿沉入江底。
康家依靠官商結合發家,而當他們緊抱的這棵大樹開始腐爛時,自然也是康家走向滅亡之時。
現實夾縫里的尷尬
目前,康百萬莊園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而在當地政府的心中,這座莊園不僅是一座沉睡而龐大的院落,更代表了河南商人的某些歷史特質。2008年,豫商文化節就在康百萬莊園開幕。而據景區導游介紹說,康百萬家族是豫商的杰出代表,其秉承“誠實、守信、勤儉、拼搏”原則,保持儒家中庸、留余的處世態度,創造了富裕十二代、400多年的財富神話,從而成為豫商成功的典范。
除此之外,康百萬莊園還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青少年教育基地。在康百萬莊園里,還專門辟有兩間房屋,有著康家虐待佃農和長工的壁畫。另外的畫中,在透著英武之氣的農民面前,康家人唯唯諾諾,卑躬屈膝。從豫商精神到專政對象,似乎就這么對立統一地集于一身。
上世紀50年代,康百萬莊園被充公。其中1/3的房屋被征用,用作政府辦公、學校和郵局,其他2/3的房屋被分給了當地貧農。60年后,政府接管的1/3部分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康百萬莊園景區。而康家其他的房屋早已被水泥和瓷磚替代。
用導游的話來說,這就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