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國際古跡遺址日系列活動
昨在鄭州文廟展開
昨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今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的主題是“教育的遺產”,鄭州市文物局圍繞這一主題,以鄭州文廟為主會場推出了少年誦讀經典、開講國學講座、展板宣傳等系列活動。與此同時,河南省文物局則在堪稱“教育遺產活化石”的百年名校河南大學舉辦宣傳活動。。鄭州晚報記者 尚新嬌 張競昳
1
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因
鄭州文廟曾是鄭州歷史最久、占地最廣、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據記載,鄭州文廟創建于東漢,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今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的主題是“教育的遺產”, 旨在體現不同地理文化背景下的學校、大學、圖書館、學術機構等教育的遺產,并號召各國家委員會圍繞此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昨天早上,記者在現場看到,鄭州文廟的廣場上,擺滿了鄭州市文化遺產展板,鄭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正在向觀眾熱心講解并發放有關圖書。進入文廟,一百個小學生在文廟前依階而立,朗讀了《千字文》《論語》《詩經》等國學經典。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鄭永福以《韓國的鄉校與中國文廟》為題,講述了儒家文化在教育、教化方面的作用及深遠影響。“為什么要到這個地方來?人們應該對傳統文化有一種敬畏感。”鄭永福對記者說,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承載著很多精神層面的問題,這個功能如果發揮好了,會解決很多中國當下的諸如“中國式過馬路”“浮躁拜金”等社會問題及道德問題。
昨日,河南大學也開展了校內相關場館免費參觀活動,主辦方還發放了開封文物保護單位免費參觀券。
2
文化遺產與教育密不可分
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主任馬玉鵬講,鄭州文廟是一個傳播傳統文化的地方,文化遺產與教育密不可分,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就是把文化遺產除了保護好之外,還要利用好,傳播道德規范和禮儀知識。
“教育的遺產”包含了各個時代中產生一定社會影響并在一定范圍內得到認可的,與教育相關的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遺存。教育是培養人才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
“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教育的傳統源遠流長,在歷史上形成‘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的景象,給后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教育遺產。僅在鄭州就有崇福宮、嵩陽書院、文廟、工人夜校遺址等多處相關教育遺產。它們不僅具有文物建筑本身的歷史、科學、美術、文化等各方面的價值,還承載、見證了鄭州地區優秀的文化教育傳統。”鄭州文物局有關人員介紹。(原標題:“4·18”國際古跡遺址日系列活動 昨在鄭州文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