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農歷三月初三)上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六家單位共同主辦的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鄭市隆重舉行。主題延續保持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陳曉光;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中共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陳潤兒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瑞典、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以及港澳臺地區代表及國內各界人士近萬人參加拜祖大典。
河南省政協主席葉冬松代表河南人民向參加拜祖大典的各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在致辭中,他講到,黃帝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根脈文化,越來越有助于海內外華人的精神交流,是精神的紐帶,力量的源泉。當前,我們正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著力優化經濟結構,著力轉換發展動力,著力促進民生改善,著力奠定堅實基礎,加快建設炎黃子孫共同精神家園,努力讓中原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更加出彩!并祝中華民族團結和諧,偉大祖國繁榮富強,華夏兒女吉祥幸福,中州大地燦爛輝煌,祝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取得圓滿成功!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林軍任主司儀。林軍莊重宣布: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開始!
盛世禮炮、敬獻花籃、凈手上香、行施拜禮、恭讀拜文、高唱頌歌、樂舞敬拜、祈福中華、天地人和等九個環節依次有序進行。現場氣氛莊重而熱烈,鳴放的禮炮、嬌艷的鮮花、放飛的白鴿、飄揚的氣球,都透露出人們對黃帝的崇敬,對先祖的追慕,也表達著人們對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國家興旺發達的美好祝愿!
在頌歌聲中,林軍主司儀宣布,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典禮告成!場上歡呼聲充滿耳畔,人們共同祝愿這個美好時刻!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夏兒女目光眷戀,將這廣場上的一切深深記在心里,成就他們難忘的回憶。黃帝像前,香煙彌漫,傳遞著他們對黃帝的仰慕與敬重。他們傳述著黃帝的豐功偉績,以其為榜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拜祖大典促進了海內外華夏兒女團結和睦,是他們心底對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新征程的祈福!他們同根同祖同源,愿中華民族和平和睦和諧!大典傳承的是黃帝文化,凝聚的是民族精神,構建的是世界華人的精神家園!
傳承黃帝文化,喜迎拜祖大典。廣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莊嚴肅立,他們聆聽著拜祖文,吟唱著黃帝頌,在圣潔的樂曲聲中,洗禮著自己的心靈,感受著這份神圣!在莊嚴肅穆的黃帝像前,身為華夏子孫,黃帝后裔的自豪感與榮譽感油然而生。他們帶著天真活潑的孩子一起恭敬地深深彎下腰身,敬拜先祖,虔誠的身影久久不愿離去。巨大的香爐里,插滿了燃著的束束高香,縷縷白煙漂浮在黃帝像前,仿佛飄滿了后世子孫滿懷的思緒與深情的祝愿!
現場,拜祖人群中不乏白發蒼蒼的老者,他們或許曾經漂泊萬里,他們或許遠隔重洋,今天相聚在這黃帝故里,只為這黃帝像前的深深一拜!這里有他們的根,牽掛著他們的魂,這里是他們的心靈故土!不論身在何處,他們的根都深植在河南!
拜祖大典的現場充滿了姓氏文化的符號。有身著傳統服飾的百家姓拜祖團;在黃帝像后的主題背景墻兩側,書寫著姓氏的名稱;在中華姓氏廣場上,黃帝寶鼎矗立在廣場中央,鼎足為熊足,取意軒轅黃帝系有熊氏;廣場兩側,在風中飄揚的姓氏文化旗幟格外引人矚目!在鼎壇周圍廣場地板上,刻滿中華四千六百多個姓氏,并有祥云紋路散布廣場之上,寓意“踩祥云之上,觀百家姓,唱和諧歌,暢想民族騰飛之未來”。萬姓同根,根在人祖。有專家統計發現,在占全球華人人口 90% 以上的前120 大姓中,屬于黃帝族系的就有86姓,占 120 姓的 72% 。作為黃帝故里的新鄭,也是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僅源于新鄭的姓氏就有300多個。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姓氏根親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河南特有的文化資源。中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和血脈之根,中華民族就像一棵參天大樹,她的樹根深植于中原大地。中原根深,則華夏葉茂。
廣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前去尋找自己的姓氏,尋找自己的根在哪里!同根同祖同源,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我們是中華民族這棵大樹上的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