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來,中歐政黨高層論壇經貿對話會、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6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中國(鄭州)第二屆國際創新創業大會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2016中國國際攝影藝術節暨中國第16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五場大會如“孔雀連屏”華彩綻放。眾多國內外嘉賓針對“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地方務實合作、“旅游·城市互聯互通的紐帶”“創新創業,合作共贏”等多個主題激情碰撞智慧火花,分析行業發展趨勢,汲取前行的力量……
具有影響力的大型國內外會議如此密集地在鄭接連召開,在鄭州發展史上并不多見。
開放創新、文化厚重、活力四射……來自海內外的嘉賓熱情擁抱這座3600年古都,細細品味著她的新元素。正是從這接踵而至的國內外重大會議中,開放的鄭州一次次向世人展示著邁向國際化的奪目光輝;正是從城市間互聯互通及國內外精英的睿智思想交融中,厚重的中原大地在世界舞臺上更加游刃有余。
無論是人或者一座城市,沒有靈魂的美,只會使之成為僅供參觀的花瓶擺設。在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一直起著核心和主導作用的鄭州,以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通過先后舉行的首屆中國(2016·鄭州)考古學大會、2016中國國際攝影藝術節暨中國第16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等大型國際性文化盛會,不斷刷新和加深著世人對鄭州的看法和認知。
鄭州,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地名,而是一個有著溫度與情懷的中原文化之都。
考古重鎮走向世界
5月21日至23日舉行的首屆中國(2016·鄭州)考古學大會上,來自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英、德、俄、日、韓、埃及、洪都拉斯、烏茲別克斯坦等十余個國家的逾700名中外考古學者云集鄭州,圍繞“面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面向世界的中國考古學”展開討論和交流。作為中國考古學誕生以來最盛大的國際性學術交流會議,本次大會也是我國首次舉辦的多學科、開放式、國際化的學術盛會,可謂是考古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認為,鄭州地處中華腹地,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核心地區,在中國考古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鄭州地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均起到了重大作用,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本次大會在鄭州召開,基于河南考古在中國考古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表明了學術界對鄭州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工作的認可與重視。”
會議期間,豐富多彩的主題發言,中國考古學會13個專業委員分組學術討論會、“走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青年學者圓桌會議、“走向世界的中國考古學”國外專家座談會、考古發掘現場實地觀摩等活動順利舉行,尤其是國外專家座談會,極大提升了中國考古學的“國際范兒”。而鄭州作為東道主,憑借著多項重大考古發掘成果,“征服”了印度考古局考古研究所所長桑杰·庫瑪爾·曼紐爾、德國考古研究院歐亞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睦、洪都拉斯人類與歷史研究所學者維吉里奧·佩德雷斯·特拉佩羅、蒙古國考古學會的霍·拉布哈蘇榮等國際學術大咖。
光影盛宴傳鄭州美名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結束后兩天,匯集巴西資深新聞紀實攝影師艾萬特羅·德伊塞臘、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朱憲民、美國著名攝影師讓·克里斯蒂安·布卡爾等上千名國內外攝影名家和攝影藝術愛好者的2016中國國際攝影藝術節暨中國第16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緊隨其后精彩亮相,在近8天的時間內,吸引了30余萬人次觀展。
如果說考古學大會還讓廣大民眾有一絲“專業”的擔憂,而攝影節展在這個數碼技術日新月異、人人都愛拿著相機或者手機“咔嚓”的時代,無疑是最能引起交流共鳴的“無障礙通道”。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分黨組書記王瑤介紹,作為一項擁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性的攝影節慶活動,本次攝影展自2015年7月發出征稿啟事后,共收到來自88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余幅作品,經專家評審,共有4719幅作品入選。豐富的攝影題材、別有洞天的攝影視角,使得本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不僅是精英聚首、大作薈萃、思想交流的一次藝術盛宴,也悄然推動了鄭州和國內外各城市之間的碰撞與交流。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專題展、美國當代人像攝影展、國際高校攝影交流展等一系列邀請展及“夢回商都”影像秀、攝影學術講座及專家見面會,圖片、圖書、器材交易……一場場與攝影有關的活動中,世界濃縮在鄭州面前;鄭州,也“潤物細無聲”地呈現于世界。
鄭州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和帶動力,也在這一張張定格著光影記憶的照片中,在一次次目光的溫故和熟悉中,傳揚開去……
讓世界目光駐留鄭州
歷史上,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州,讓世界了解的機會并不多;世人對鄭州的認知,也多停留在“少林功夫之都”的有限角度。而國際性大型文化節會的舉辦,讓鄭州豐厚的歷史文化、多元融合的現代都市氣息,驚艷了世人的目光。
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重點支持保護的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鄭州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擁有不可移動文物8651處,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西山古城、黃帝故里、中岳嵩山及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等人文自然景觀名揚海內外……自上個世紀以來,鄭州地區的考古大發現接二連三,令人震撼,數量之多位列全國各地之最。這些大發現顛覆和更新了人們對于中華早期文明的原有認知。
“這次考古學大會,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積極參與遺產保護的學者提供了平臺。”桑杰·庫瑪爾·曼紐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鄭期間,他專門花了一天時間,參觀了很多心儀已久的地方: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和塔林,鄭州的文化遺產讓來自印度的他收獲滿滿。
第一次來到鄭州,巴西攝影家艾萬特羅德伊塞臘也仔細觀察、用心體會著這座城市的風景和人情。他告訴記者,感覺鄭州很有現代感,尤其是到了河南藝術中心,感覺整個建筑的設計理念非常有藝術感,沒想到規模這么大,非常壯觀,簡直像到了“好萊塢”一樣。
正如市文物局局長任偉所說,國際高端學術會議的舉行,使中外專家學者對鄭州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加飽滿的認識,也使得鄭州的文化影響力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古希臘著名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高規格國際性文化盛會,不僅書寫了鄭州獨特的城市靈魂,也成為那個重要的“支點”,“撬動”了世界欣賞鄭州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