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
春秋后期的鄭國地處黃河腹部,夾在晉、楚強鄰中間,如果把晉、楚比做一個風箱的兩頭,那么鄭國就是這個風箱里的老鼠。晉楚爭霸,鄭國受的是南北雙方的蹂躪,想在諸侯國中好好活著,一個字,難!然而,即便如此,鄭國還是在大國的夾縫中樹立了一定的國威,而這都得益于一個人——一代名相子產。
子產名公孫僑,所任職務相當于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魯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六月,鄭簡公派子產帶很多貴重禮品去晉國進行國事訪問,恰巧這時魯國領袖魯襄公“翹了辮子”,晉平公就以為魯國國喪幫忙為借口,躲著不見,并且也沒有派人招呼子產一行——其實晉平公壓根就沒把子產當貴賓看待,命人隨便找個旅館讓他們住下。
熱臉貼了涼屁股,子產心里很窩火,就吩咐手下的人:把這旅館的圍墻全給我拆了,把我們的車馬拉到旅館里去。
晉國大夫士文伯知道了,心想,這不是明擺著胡搞嗎?在我們國家敢拆我們的房子,太囂張了吧!便責問子產:“不瞞您說,敝國的治安‘基本靠狗’,盜賊很多,因此才把賓館圍墻砌高,外加柵欄。現在你們倒好,都拆了,你們的貴重物品丟了俺可不負責!還有,你們這么一搞,四面透風,其他外賓來了咋住呢?安全誰負責?為此,主公要我前來討教。”
子產不卑不亢,用標準流利的鄭州方言回答:“敝國主公傾全國之力搜集財物,讓我進獻貴國,不巧平公日理萬機,無暇相見。我等帶著財物,既不敢冒昧送呈,又不敢把它露天放著。如不按照一定的儀式進獻,我們害怕別人說貴國不懂禮儀,有辱貴國名聲;把它們放在外面吧,天天風吹雨淋,東西淋壞了,又怕加重敝國的不是,因此,才斗膽拆了柵欄圍墻,將東西搬進屋里。以前貴國文公當盟主時,雖然自己住得不怎么好,卻用五星級大飯店來招待諸侯,客房、庭院、停車場都一塵不染,設施一應俱全。其他諸侯來了,文公總是以最快的時間、最隆重的儀式接見,因此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名。而且,文公和諸侯們同憂同樂,他們有什么為難的事,都給以幫助。賓客來到晉國,有‘賓至如歸’之感。而如今平公自己的別墅奢華,招待賓客的房屋卻像奴仆的住所,門不容車,而且弄個柵欄搞得‘不可逾越’。我們來了這么久,連平公的影兒都沒見,這樣,諸侯還咋會認同晉國是禮儀之邦呢?”
子產嘰里呱啦地說得唾沫紛飛,聽得士文伯暈頭轉向,目瞪口呆,悻悻地回去報告了執政大臣趙文子。趙文子略帶愧色地說:“子產說的還真在理兒,我們用像奴仆居住的屋子來接待他們,確實有點對不住呀!萬一子產他們勾結楚國來搞我們,那可就賠大了。”于是,又派士文伯去賠罪,承認自己糊涂。接著,晉平公在晉國的國賓館舉行歡迎晚宴,禮節隆重得一塌糊涂。又消遣幾天后,才歡送他們回國。
自古弱國無外交,但子產在世時的鄭國是個例外。這次的外交爭鋒,子產一不小心給后世留下了兩個成語:“不可逾越”、“賓至如歸”。(吳孔峰 原載:大河報)【原標題:誰說弱國無外交 鄭國子產的外交故事】
來源:中國網 作者:吳孔峰 時間: 200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