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演員們通過不斷地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后,因為河南省簡稱“豫”,故河南梆子改稱豫劇。早期豫劇以“四生四花臉”戲為主,生角戲占據重要地位,旦角只占次要地位。但是隨著豫劇女演員的登臺逐漸增多,以及以旦角為主的劇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旦角逐漸在豫劇中占據了主要地位。在這種大趨勢下,在上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豫劇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旦角演員,其中以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最為有名,她們被觀眾們稱為豫劇“五大名旦”。...
本期概述
豫劇“五大名旦”中,陳素真成名最早,13歲開始登臺演唱,18歲被譽為“豫劇皇后”;常香玉原名張妙玲,初學生角,后主攻花旦,以《花木蘭》馳名中外;崔蘭田生于山東省曹縣,1943年拜陳素真為師,后自成一派;馬金鳳初學河北梆子,后學豫劇,早期綽號“蓋九州”,是20世紀舞臺壽命最長的豫劇藝術家之一;閻立品10歲學習,11歲登臺演出,曾拜京劇大師梅蘭芳為師,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她著力培養豫劇后輩人才,其弟子遍布全國各地。本期專題主要介紹豫劇“五大名旦”的代表劇目、早期劇照以及生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