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話說的應該不是一無所求,而是不求功名利祿。“小閨女”閻立品以自己的錚錚鐵骨和刻苦專研,摒棄外物羈絆,不為浮云遮眼,在藝術的道路上一路耕耘,一路收獲,終成梨園名家,攀登上了藝術的巔峰,她以實際行動為自己的名字做出了最好的注釋。
偶翻《封丘縣志》,讀到封丘名人、豫劇名旦閻立品的時候,深為她高潔的品質和對藝術的刻苦追求所欽佩折服。小的時候只知道梅蘭芳為拒絕給日本侵略者唱戲,蓄須以明志。想不到閻立品亦不輸其志,為了不給日寇和漢奸演戲,豆蔻年華毅然削發,女扮男裝隱匿民間,同樣展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而這個豫劇名旦竟然還是自己的老鄉。
有人說,若是閻立品“識時務”,必定能在豫劇發展史上有更多的建樹。是啊,歷史上有多少“識時務”的人,出賣自己的靈魂、道德、人格,換來榮華富貴、錦衣玉食。而閻立品倔強不屈、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得她一生屢遭坎坷。雖荊棘滿路、坎坷不斷,而她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學藝先學德,立德先立品”是其一生的座右銘。
知其人其事,不由得對其作品心向往之,在網上搜索出其名劇目《秦雪梅》從頭至尾欣賞完。這是她自己寫劇本、設計唱腔、導演,自己主演的劇目名篇,尤其是那段40余句的“祭文”,如泣如訴,催人淚下,感人至深。不由得更加佩服這位德藝雙馨的豫劇名旦。
于是,乘著秋意,我們來到荊隆宮鄉仝蔡寨村,經過七拐八彎,在一片民宅中間搜索到一處老房子。
這是座沒有圍墻的3間平頂老屋,屬于上世紀70年代的建筑,經過歲月的洗刷,如今墻體斑駁,門窗腐朽,和周圍的建筑物相比顯得極不協調。雖然老舊,但依然保留著這處地方,也沒有人想要把它舊貌換新顏,因為這里就是一代豫劇大師閻立品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