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珍(右二)帶領科研人員進行玉米新品種培育。(資料照片)
她用纖細的雙手擎起了種子事業,她用柔弱的雙肩擔起了社會責任,她帶領員工將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打造成了“中國種業50強”、“中國種業骨干企業”、安陽市唯一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推廣的優良品種每年為農民增收13億元。她就是先后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 “河南省勞動模范”、“河南省十大三農新聞人物”等諸多榮譽稱號的河南滑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秀珍。
思路一變天地寬
“我這一輩子與種子最有緣分,與農民最有感情。”在種業界摸爬滾打了半輩子,這是趙秀珍最深刻的體會。事實的確如此。1999年7月,在滑縣種子公司干了20個年頭的趙秀珍被推到了經理的位置上。而這一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縣級種子公司計劃體制下一手遮天、行政指令運轉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多種經濟成分的介入,使中國種業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冷”與無序競爭,周邊縣市許多種子公司紛紛破產,滑縣種子公司也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
守者死,變者生。2000年,隨著《種子法》的出臺,敢于先行先試的趙秀珍帶領滑縣種子公司員工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當年,滑縣種子公司在全縣推廣種植豫麥34、豫麥47等優質小麥20萬畝。小麥喜獲豐收,農民收益,公司贏利,全體職工也漸漸見識了趙秀珍這位新掌門人的膽量與氣魄。
優質小麥品種的“雙贏”讓趙秀珍真切地感受到了品牌的市場威力。“只有擁有自己的拳頭品種,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才能更好地服務‘三農’。”在全體干部職工大會上,趙秀珍的話擲地有聲,她決心培育自己的農作物優良品種。
然而,當時種子公司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幾乎為零。面對“一張白紙”,趙秀珍大膽決策,成立了河南滑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號召全體員工入股搞科研?h級公司搞科研,開創了河南省歷史先河。
趙秀珍說干就干,公司先后在當地建立了200畝的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在海南建立了占地40畝的科研育種中心,在新疆、甘肅建立了3萬畝玉米制種基地,實現了從經營品種到科研開發的重大跨越。
群雁高飛頭雁領。作為公司的“領頭雁”,趙秀珍與科研人員一起查資料、搞調研、做試驗,一個個春夏秋冬,一次次風雨洗禮,滑豐種業在科研之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跡:公司累計培育出通過國審或不同省份審定、認定的玉米、大豆新品種20多個,另有30多個玉米新組合正在參加國家及省級預試和區試。
科技研發,給滑豐種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俯首甘為“農戶牛”
科研,讓滑豐種業羽翼漸豐,然而,這只翱翔的雄鷹始終不會忘記腳下這片熱土,不會忘記與公司休戚相關的百萬滑縣農民。
作為種業界的領軍人物,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趙秀珍最大的心愿。她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及時引進、繁育、推廣新品種,使滑豐種業始終站在科研前沿。看到普通小麥庫存爆滿,大量積壓,而優質專用小麥卻大部分依靠進口,市場缺口很大。趙秀珍以戰略家的眼光,主持了“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小麥品種,并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建立了產業化繁種基地,既為農民提供優質新品種、新技術,又回收種子,實現產銷銜接,提高了農民繁種的積極性。
“繁育良種成了我們主要的收入來源,俺打內心感謝趙總。”滑縣城關鎮東孔莊村村民王保軍連續多年為滑豐種業繁育良種,公司的“保護價”收購讓他年年受益。目前,滑豐種業已在當地建立繁種基地15萬多畝,帶動農戶5萬多戶,每年增加農民經濟收入8000多萬元。
趙秀珍還帶領公司員工大力實施“11331”良種化工程,不僅推良種,還配套科學的管理栽培方法。在生產中廣泛推廣“增氮補微”、“前氮后移”、“種肥寬幅同播”等先進栽培技術,使小麥畝產由原來的400公斤增長到600公斤,玉米畝產由原來的500公斤增加到750公斤,累計增加經濟效益100多億元,為滑縣連續10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多年與種子打交道過程中,趙秀珍深知每一粒種子在農民朋友心中的分量,對種子質量她始終要求精益求精。公司建起覆蓋種子研發、繁育、收購、加工、檢驗、包裝、貯藏、銷售、售后服務等過程的標準體系以及種子質量檢測中心,嚴把種子生產的各個關口,不達標種子決不能流入市場。公司還投資5000萬元,在西北籌建占地100畝的玉米種穗烘干加工中心,確保農民用種安全。
嚴要求造就高質量,高質量打造出亮品牌。2005年,“滑豐”牌種子被授予“河南省名牌產品”,填補了安陽市沒有省名牌農產品的空白。“滑豐”商標連續多年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滑豐”牌種子在滿足當地農民需求的同時,還暢銷豫、皖、蘇、魯、晉、冀、陜、鄂等省800多個縣市。
拳拳愛心報鄉親
10年砥礪前行,鑄就今日輝煌。如今,滑豐種業已成為馳名全國的種業品牌,趙秀珍也成了中國種業界的知名企業家。在許多農戶心里,趙秀珍已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合作伙伴,而更像他們的親人和朋友。因為他們深知,這些年為了農戶增產增收,趙秀珍付出的實在太多了。
趙秀珍每年都要召開6000多農戶代表、客戶代表參加的小麥、玉米新品種觀摩會,讓大家學習交流;公司購進70輛科技下鄉服務車,入村到戶,免費為農民送種子、農藥、化肥;購買1500臺播種播肥耬免費讓農民使用,加速推廣先進的播種技術;累計免費發放科普資料100余萬份,讓全縣農民認識到優良品種和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的增產作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的積極性,為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打下了良好基礎。
“不光是種子繁育的事兒,農戶的生活趙總也時刻牽掛在心。”凡是與趙秀珍熟悉的農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2005年5月的一天,白道口鎮繁種戶黃向征的兒子不慎從農用車上跌落受傷,被送往濮陽一家醫院治療。黃向征家境比較貧困,一時湊不齊兒子的治療費用。趙秀珍聽說后立即到醫院看望孩子,并送去1000元慰問金,然后又提前把當年的種子款送到了黃向征的手上。“趙經理待俺這么好,俺沒有理由不把種子繁育好!”黃向征拉著趙秀珍的手激動說。
對繁種農戶如此,對社會弱勢群體趙秀珍更有一顆拳拳愛心。多年來,趙秀珍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努力回報社會,累計向貧困家庭、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及地震災區群眾等弱勢群體捐款捐物有100萬多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和高度贊譽。
“今后,我們將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爭取培育出更多的優良品種,努力把滑豐種業打造成中國種子行業的航空母艦,為國家糧食生產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趙秀珍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