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安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豐樂鎮西門豹祠考

2013/10/30 14:38:18 點擊數: 【字體:

豐樂鎮西門豹祠考

豐樂鎮西門豹祠考

豐樂鎮西門豹祠考

 
    戰國時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捽群巫而投之漳,以銷蠹弊之風”,“鑿大渠而溉其田,以紓磽瘠之苦”。

    鄴下人為表示對西門君之敬仰,古代不只在一處為他修祠建廟,進行祭祀。在安陽市區正北16公里處,有村曰豐樂鎮。村東側有一塊高出地面1米多的土臺夾在京廣鐵路和京深公路中間。在這土臺處,就曾有一座古老的西門豹祠。此祠在1924年毀于戰火,今唯有宋、明、清和民國時期的石碑立于臺上,供人瞻仰。茲對此祠的創建時代和名稱沿革作一考辨。  

    一、 創建年代

    明成化年間的《河南總志》在彰德府下記載說:“西門大夫廟有二,一在安陽縣北大夫村,北齊天保間建。一在臨漳縣西南人受里,創始未詳,后趙石虎建。”明代的大夫村,就是今天的大夫村,在今豐樂鎮東南1.5公里處。其實西門豹祠并不在大夫村,而在豐樂鎮。人受里今為仁壽村,在臨漳縣西南、漳河南岸。《河南總志》在這里說,豐樂鎮的西門豹祠是北齊天保(公元550年~公元559年)時所建,而仁壽村的西門豹祠最遲是后趙石虎(公元335年~公元349年)在位時建。后世的地方志書也多沿用此說。對于二祠的建造年代,筆者于上說頗有異議。

    豐樂鎮西門豹祠最晚建于東漢。

    能夠提供豐樂鎮西門豹祠創建年代的文獻,目前只有《水經注》。《水經注·濁漳水》在記述漳水流經三戶峽、武城南后,接著說:“漳水又東北,經西門豹祠前。祠東側有碑,隱起為字。祠堂東頭石柱勒銘曰‘趙建武中所修也’。魏文帝《述征賦》曰:‘羨西門之嘉跡,忽遙睇其靈宇。’漳水自西門豹祠北,經趙閱馬臺西。漳水又北,經祭陌西。”現在來分析一下這段文字中的西門豹祠在什么地方,首先看其中有關3個地名的地理位置。

    武城,即今講武城,在漳河北京廣鐵路西側。閱馬臺,也稱戲馬臺,訛稱涼馬臺,后趙石虎所筑,位置在鄴城西,漳水之南(見《鄴中記》和《鄴城故事》),即在今鄴鎮西3公里處。祭陌,也稱紫陌,為西門豹投巫處,在“鄴城西北五里”(見《鄴中記》),即今鄴鎮村西北2.5公里處。確定了這3個地名的位置,西門豹祠的位置就容易判定了。根據《水經注》的記述,漳水古經講武城南,繼而東北,經過西門豹祠之前(祠門朝北,面向漳水),又自故西門豹祠北,經閱馬臺故址西,又北經祭陌故址西。很顯然,這故西門豹祠必在今豐樂鎮村東的西門豹祠處,而不能在今仁壽村。如果在仁壽村的話,那么漳水必流經仁壽村北。這樣,不僅閱馬臺、祭陌要在漳水之北,就連鄴城也要到漳水北岸了,甚至鄴城要被漳水沖掉,這是與史實完全相悖的。因此,《水經注》的西門豹祠,必是豐樂鎮村東的那座西門豹祠。

    這座西門豹祠,據《水經注》云為趙建武中所建。《金石錄》也載《趙西門豹祠殿基》云:“趙建武六年,歲在庚子秋八月庚寅,造西門豹祠殿基。”可見,后趙石虎所建或重修的西門豹祠,不是仁壽村的那一處,而是豐樂鎮的這一處。這座西門豹祠,在北齊天保年間也重修過。《安陽縣金石錄》載有北齊天保年間清河王高岳所立的《西門君之碑頌》,這塊碑證明,此處祠堂不是初建,而是復建。

    曹丕《述征賦》中的“靈宇”是什么?這分明就是西門豹廟宇。可見,豐樂鎮的西門豹祠,曹丕在東漢末期就已看到。又《鄴都故事》載曹操遺令曰:“吾死之后,葬于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曹操墓稱西陵或高陵,據《河朔訪古記》說,在鄴西南三十里,即豐樂鎮西門豹祠西7公里左右,這些都說明在東漢時這里就建起西門豹祠了。《后漢書·安帝紀》載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整修西門豹所分漳水為支渠,以溉民田”。既然元初二年重修西門豹舊渠,則西門豹祠有可能為這時建造。《安陽縣金石錄》載《子游殘碑》、《劉君殘碑》等,出土于豐樂鎮西門豹祠,均為安帝時碑,這些碑證明安帝時已建西門豹祠。又曹操居鄴后,也曾“遏漳水回流東注,號天井堰”,則此時又有可能整修西門豹祠。

    總之,今豐樂鎮處的故西門豹祠,最遲在東漢時就有了。后趙建武六年(公元340年)和北齊天保年間并非初建,不過是重新修葺而已。

    二、名稱沿革

    西門豹祠堂,今俗稱西門豹廟。歷史上曾稱為西門豹祠、西門大夫廟、鄴二大夫祠等。

    1.早期為西門豹祠或豹祠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建安二十三年曹操令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這是最早見到的關于西門豹祠一名的記載。《晉書·苻堅》載曰:“祖洪,從石季龍徙鄴,家于永貴里。其母茍氏嘗游漳水,祈子于西門豹祠。夜夢與神交,因而有孕,十二月生堅焉。”北魏時,除前述《水經注》的記載外,《魏書·高祖紀》在太和二十三年春正月下,有“幸西門豹祠,歷漳水而還”語。以上所舉,均為豐樂鎮西門豹祠名。

    《北齊范粹墓志》云:“以五月一日遷厝于豹祠之西南十有五里。”此墓志出于今安陽縣西北洪河屯鄉西北崗上,這里東北距豐樂鎮西門豹廟7.5公里,可見豐樂鎮西門豹祠也簡稱豹祠。隋代也有簡稱豹祠的,《隋宋循墓志》云:“薨于木場村第,窆于清德鄉豹祠西北一里。”此墓志出土于豐樂鎮西北,東南距西門豹廟約0.5公里。

    2.北宋改稱西門大夫廟

    西門豹本是受人崇敬的戰國時的鄴令,但在西門豹祠內,人們逐漸把他神化了,當地人稱之為“豹神”,并將其塑像飾以王公之袞冕。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縣令馬益“惡其號服之乖刺不合”,命工匠重新塑造西門豹像,改飾以古縣令之衣冠,并將祠名正名為“西門大夫廟”。又鐫刻《西門大夫廟記》石碑一通,立于廟內,禁其土俗,告以新號。此碑現仍立于西門豹廟遺址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嘉祐年以后,直到明弘治年間,一直沿用此名。《安陽縣金石錄》載有北宋元祐八年的《西門大夫廟記》碑文。元代的《河朔訪古記》載西門豹祠亦云:“漳水之上有祠,門匾曰:‘西門大夫之廟’。”前文引明代《河南總志》也稱為“西門大夫廟”。

    3.明代改為鄴二大夫祠

    戰國時期,治理鄴地成績顯著者,除西門豹外,還有史起。魏襄王時史起為鄴令,他再次引漳水溉田,使鄴地更加富庶起來。乾隆三年《安陽縣志》載:“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巡撫徐恪令有司以史起袝食,知府馮忠題名曰‘鄴二大夫祠’,歲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致祭。”今大夫村西門豹廟遺址處,仍有弘治八年立的《重修魏鄴令二公廟記》碑,并有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立的《重修鄴二大夫祠記》碑。

    西門豹祠雖有正式名稱,但明清以來也有不按此稱謂的,如《明一統志》不稱鄴二大夫祠,而稱西門豹廟。清嘉慶二十四年《安陽縣志》則稱西門大夫廟。民國《續安陽縣志》也稱西門大夫廟。□許作民【原標題:豐樂鎮西門豹祠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安陽日報 2012年3月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