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他用雙腳焊接電路的表現還是博得了老師和工友們的一致好評,“雖然慢了點兒,但他焊接的準確度和焊點的圓潤度,在所有學員中仍然處于上等水平。”
在這個全是殘疾人組成的培訓班中,休息的時候,工友們都喜歡圍著楊新亮問長問短。問得多了,楊新亮便掙脫包圍,一個人走開很遠。
坐在操場邊上,楊新亮喜歡脫下鞋玩腳邊的石子,偶爾夾起一塊,看似隨意的一丟,就輕松地扔過了操場對面,看得遠處的工友們目瞪口呆。
“這是一個巧勁兒,練得多了,也就更高、更快、更遠了。”
其實,楊新亮的厲害之處遠不止這些,失去雙臂、一級傷殘的他還是個“殘運健將”。
今年27歲的楊新亮有著良好的運動天賦,在2009年的安陽縣殘疾人運動會上,一個人攬獲了跳高、跳遠、400米、1500米四個項目的第一名。后來在安陽市一次殘疾人運動會中,他在5000米長跑項目中也獲得了全市第三名。
他說,小時候自己就發現比別的同齡孩子跑得快、跳得遠,連做夢都想成為一名職業田徑運動員。“如果現在我是一個四肢健全的人,肯定可以做得更好。”
然而,命運總是很殘酷,它給了楊新亮過人的天賦和絢爛的夢想,又將這些天賦和夢想在他5歲時的某一天戛然收回,像戳破的肥皂泡一樣迅速地灰飛煙滅。
有關那一天的記憶,楊新亮的腦中現在只剩下一些模模糊糊的片段。
在他的印象中,上世紀90年代的東水村還只有一座座破落的小瓦房,供電的變壓器就放在村中一片空地上,幾乎沒有什么防護和警示措施,經常有小朋友在上面玩耍。
有一天,5歲的他和堂妹又到那里玩耍。孰料,剛剛爬上變壓器的他,卻不小心觸到了頭頂上面的高壓線……經過的村民趕緊拿起旁邊圍豬圈的木棍挑開保險開關,將他救下。
再后來,他只記得家人匆匆忙忙帶著他趕到醫院搶救,但最終還是沒能保住雙臂……
截肢后的康復治療在當時年僅5歲的楊新亮看來極其漫長,生活從失去雙手的那一天完全變了樣,他不得不去嘗試并習慣于用腳穿衣、吃飯、寫字……
“不知道練習了多久,也不知道失敗了多少次”,在腳趾上的血泡一次次被磨破,老繭一層層變厚之后,他逐漸摸索出了如何用腳來使用筷子、握筆和操縱其他工具。
轉眼間,8歲的楊新亮就到了上學的年齡,村里的小學破例為他準備了位置,讓他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走進了校園。
但困難才剛剛開始,由于掌握不好寫字的力度,用腳“握”著的鉛筆剛剛落到本子上,筆芯就“啪”的斷掉,只得重新削,而這也是他以前從來沒有練習過的,削鉛筆的刀子常常割到腳上,鮮血直流。就在這么不斷的反復中,一支新的鉛筆在他腳下一上午的工夫就沒了。
在學校,失去雙臂的楊新亮是淘氣學生眼中的“受氣包”,“沒少挨他們的口水”。到了5年級,由于班級合并,班里的同學人滿為患,有著強烈自尊心的他便輟學在家。沒成想,這次輟學竟成了他日后心中的一塊痛處。
東水村地處安陽縣西部山區,靠天吃飯。
楊新亮家里養了100多只羊,是全家主要的經濟來源。輟學在家的時候,他就擔任起了放羊的重任。
放羊對于他來說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總會有不聽話的羊脫離羊群。由于沒有辦法拿羊鞭,他只能脫掉鞋子試著用腳邊的石子投向落單的羊,山間的荊棘免不了常常將雙腳扎的血肉模糊。久而久之,楊新亮居然練就了一腳“指哪兒打哪兒”的功夫,頑皮的羊群在他調教下也變得安分了許多。
這個放羊的任務,在他的身上一放就是十幾年。
為了鍛煉和保持雙腳的靈活性,楊新亮自失去雙臂之后便再沒有穿過棉鞋,即使三九寒冬。由于長期刻意的鍛煉,他雙腳的拇趾和食趾要比正常人的粗壯許多,趾縫中和腳底的繭子活像一層厚厚的革,腳上的力道也要比其他人大上好多。
由于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和身體條件的局限,為此楊新亮在找工作上吃了不少苦頭,“后悔當初沒有繼續上學,不過幸虧自己‘腦瓜子’還算靈活。”而這次學習維修手機和電動車,其實也并不是他第一次去嘗試學習新的東西。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親戚家看到一臺電腦,一下子“像丟了魂兒似的迷上了”,有事沒事兒總愛往親戚家鉆,每當有人用電腦時就在旁邊默默看著,偷著學。
看到他如此癡迷,親戚就將電腦借給了他。有了電腦的楊新亮如獲至寶,成天成夜的不睡覺練習打字、學習上網,從開始一分鐘能打十幾個字,幾個月后也能打五六十個字了。
通過網絡,楊新亮加入了一個名為“安陽殘疾人聯盟”的QQ群,在群里得知了安陽縣人社部門為全縣農村殘疾人開設了就業技能培訓班后,就立馬報了名,用他的話說就是“知識永遠是學不完的。”
楊新亮的偶像是《中國達人秀》的冠軍劉偉,“同樣是沒有雙手,人家卻能用腳彈出好聽的鋼琴,這可是個技術活。”提起劉偉,楊新亮贊不絕口,“他教會了我許多。”
曾經,失去雙臂的楊新亮多次向上級殘聯提過自己想從事田徑運動的想法,“哪怕自己出錢參加一場正規大型的比賽證明一下自己”,但打過多次報告均石沉大海,慢慢地,他也就不再提這事兒了。
“如果當初有專業隊肯收我,我會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今年說不定就去倫敦了。”楊新亮聲音有些哽咽地說。雖然失去雙臂,但他依然沒有放棄運動的愛好,至今仍然保持著跑步的習慣。
楊新亮的弟弟今年剛考上大學,家里的經濟負擔更重了。他想自己學好修手機和電動車的手藝后,回村開個修理鋪子,給鄉親們維修一些小物件,也為家里帶來一些經濟收入。“如果能多學點兒東西,那就更好了。”
楊新亮的父母今年50多歲,一直盼他能早點成個家,了了一樁心愿。但楊新亮一直說不著急,說等自己攢夠了資本,事業有成的那一天就娶個媳婦兒回家。“爹媽在一天天的變老,這些年沒少為我操心。”說到這里,許多年沒有哭過的小伙子眼睛里噙滿了淚水。 (線索提供付永飛)【原標題:安陽無臂青年用雙腳丈量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