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安陽

傅——始于商相傅說的姓

2015/8/14 11:06:10 點擊數: 【字體:


    傅fù——始于商相傅說的姓
傅——始于商相傅說的姓

    商朝從盤庚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小屯一帶)后,曾興旺了一陣子,但盤庚之后的小辛、小乙兩個商王卻沒什么作為,因之又很快衰落下來。繼小乙而立的商高宗武丁,決心使國家重新振興,便希望找到一位能夠輔佐他的得力大臣。三年后一天晚上,武丁夢見一個叫說(yuè悅)的人,認為就是理想中的圣人。第二天,武丁以夢中所見在群臣百吏中尋找,沒有發現,于是立即命令群臣按照他說的模樣四處尋訪那個人。大家找了許多天,終于在傅巖(今山西平陸縣東隱賢社)找到了那個叫說的人,原來是個從事版筑(筑土墻)的奴隸。武丁與他交談后,認為他真的是個圣人,便任用他為相,果然天下大治,武丁也因此被譽為“中興明主”,于是便讓他以傅為姓,稱他為“傅說”。此即唐代《元和姓纂》所云:“傅,殷相說之后,筑于傅巖,因以為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廣韻》、《姓解》及鄭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說。

    《新唐書·宰相世系》說:“傅氏出自姬姓。黃帝裔孫大由封于傅邑,因以為氏。商時虞、虢之界,有傅氏居于巖傍,號為傅巖。盤庚得說于此,命以為相。”按此說,則傅姓形成于傅說之前。但是,大由“因以為氏”的“傅邑”為今何地?大由至傅說間有哪些傅姓人物?均無史料可考。更重要的是:說為相在武丁時,而不是由盤庚“命以為相”;說在為相前只有名而無氏,因當時“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而說正是最卑賤的“胥靡”(被用繩索牽連著強迫勞動的奴隸),是不會有氏的,后來到了殷都被任為相后,才以得于傅巖而被命為傅姓。對此,《史記·殷本紀》有明確記載:“武丁夜夢得圣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于傅險(即傅巖)中。是時說為胥靡,筑于傅險。見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圣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于此可見,傅姓宜始于商高宗相傅說,得姓于今河南安陽。

    傅姓形成于商朝都城殷,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春秋時,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有大夫傅瑕。秦漢之際有傅寬,從劉邦打天下,以功封陽陵侯,后歷任齊相國、漢丞相,其后代有一支在今山東境發展。張澍《姓氏尋源》說:“漢、晉世,北地靈州傅姓最盛,西羌有傅姓,王莽時之傅幡是也。牂柯大姓亦有傅氏。”北地郡,秦置,治所在義渠(今甘肅慶陽西南),西漢移治馬嶺(今甘肅慶陽西北),東漢移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轄境相當今寧夏賀蘭山、青銅峽、山水河以東及甘肅環江、馬蓮河流域;東漢末,地入羌胡。牂柯郡,西漢置,治所在故且蘭(今貴陽附近,一說在今貴州凱里西北),轄境約當今貴州大部、廣西西北部和云南東部。于此可見,西漢時傅氏已播遷至西北、西南地區。此外,西漢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大司馬傅喜為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傅柔為浦江(今屬浙江)人;東漢傅俊為襄城(今屬河南)人,傅毅為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傅燮為靈州(在今寧夏靈武縣境)人。西晉傅玄之子傅咸,官司隸校尉,其長子傅敷于永嘉之亂時遷至會稽(今浙江紹興),傅咸的后代還有一支自北地徙居清河(今屬河北)。唐末、王潮、王審知入閩,有河南傅懿為將佐隨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其后繁衍昌盛,子孫分布于福建的許多地方。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時,又有鄧州(今屬河南)傅氏遷往福建泉州。南宋末,清河傅氏又有一支徙居福建上杭蛟萍鄉,不久成為當地望族,后又分出廣東興寧傅氏等支派。明代,傅氏已遍布江南各省。姓氏書根據上述播遷及形成望族的情形,列傅氏郡望有北地、清河、南陽等,又說傅氏以“雙鳳”為堂號。關于傅氏入閩始祖,南方一些譜牒資料說是唐僖宗時的河南人傅實,他在五代初任銀青光祿大夫兼福建路招討使,開基泉州,子孫分衍福建各地,因被尊為“銀青公”。于此可見,早期遷入福建的傅氏不止一支,但始祖都是河南人。

    傅姓移居臺灣最早者,是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入臺的傅為霖及其一些族人。他在鄭經、鄭克塽治理臺灣時任賓客司,后因罪被殺。此后,閩、粵傅氏又有一些人移居臺灣,其活動情形見于記載的有:康熙60年,粵籍義民傅昌文立功;乾隆初年,傅、湯等4姓入墾港東中里萬興莊;乾隆33年,傅興球與紀文環等爭水互控;乾隆49年,住在今屏東縣內埔鄉的傅鴻烈,與鄉民同立昌黎祠文宣王祀典引碑;嘉慶8年,傅興文捐建內埔鄉天后宮;嘉慶12年,傅朝陽捐建鳳山龍山寺;嘉慶23年,傅令觀捐修鳳山雙茲亭;道光7年,傅黃助立碑禁止在武廟香草采樵;道光16年,傅良永捐助嘉義城工;咸豐年間,粵人傅阿庚與蘇阿發入墾今臺中縣東勢鎮。臺灣的傅姓人,有不少是北宋末年丞相傅堯俞的后裔。傅堯俞系河南省彰德府安陽縣人,宋哲宗元祐六年進士,曾任兵部侍郎,被太后稱贊為“傅侍郎清臣一節始終不變,真金玉君子也”。其子傅察、傅建,均為宋徽宗時進士。傅建之孫傅日清,因避金亂,于宋高宗時舉家遷江西吉水,其后代又遷福建寧化、廣東潮州等地。目前,傅姓在臺灣姓氏中排名第60位。為了進一步求發展,傅氏有些人又徙居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開拓新的事業。

    西漢有傅介子,北地人,昭帝時為平樂監,因西域的龜茲、樓蘭貴族曾聯合匈奴,殺漢官員,他奉命以賞賜為名,攜黃金錦繡赴樓蘭,在宴席上刺殺樓蘭王,后封義陽侯。東漢有文學家傅毅,扶風茂陵人,曾和班固等同校內府藏書。三國時魏哲學家傅嘏,西晉哲學家、文學家傅玄,均為北地泥陽(今陜西耀縣東南)人。唐代有學者傅奕,武則天時宰相傅游藝。宋代有律博士傅霖。明初有將領、潁國公傅友德。明、清之際有思想家傅山,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兼工詩文、書畫、金石,又精醫學。清代有工部尚書傅維鱗,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傅以漸。近現代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中華醫學會會長傅連暲,國民黨起義將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部長傅作義,畫家、美術教育家傅抱石。這說明傅氏在中國歷史上代有名人。居住在港、澳的傅蔭釗,以擁有財富4億美元,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

    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中國姓氏中,傅姓居于第36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51%,分布很廣,以山東、湖南2省居多。傅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除上面引用張澍所述者外,世居沈陽的清滿洲人有傅姓;清代高麗人有傅姓;滿、回、彝、白、土、蒙古、土家、臺灣土著等民族均有傅姓。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