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安陽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安陽

韋——源于夏豕韋國的姓

2015/8/19 17:23:15 點擊數(shù): 【字體:


    韋wéi——源于夏豕韋國的姓
韋——源于夏豕韋國的姓

    韋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也是一個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系以國為氏,出自今河南滑縣,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已經(jīng)形成。據(jù)南朝宋何承天《姓苑》記載:韋姓出自顓頊大彭之后;夏少康封其別孫元哲于豕韋,苗裔以國為氏。相傳大彭是古帝顓頊之孫,為夏代諸候;夏帝少康時,另封他一個叫元哲的孫子于豕韋(在今河南滑縣東南)。豕韋,一作韋,與附近的己姓昆吾國、顧國都是夏朝在黃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東部的屏障。夏朝末年,商部落領(lǐng)袖湯率領(lǐng)軍隊攻夏,首先滅掉這幾個諸侯國。《詩·商頌·長發(fā)》云:“韋、顧既伐,昆吾、夏桀。”這是說韋國和顧國已被商湯滅掉,挨到昆吾和夏桀也接續(xù)滅亡了。亡國后的韋國王族子孫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韋氏。但是,《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皆稱韋國亡于東周末代君主周赧王時,即把韋姓的形成下延至戰(zhàn)國末期。對此,南宋史學家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批駁道:“春秋時自無韋國,何得至赧王也?”

    另據(jù)清人張澍《姓氏尋源》記載,韋姓還有三個來源:一、西漢初年,開國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丞相蕭何暗中派蒯徹把韓信的兒子韓瀅送往南粵(即南越,今廣東、廣西一帶)。南越王趙佗為韓瀅改姓為韋,即取韓字的半邊為姓,并將他封于海濱。二、西漢時疏勒國有韋姓。疏勒國故治在今新疆喀什市,該國居民從事農(nóng)業(yè),精工藝,開采銅鐵,有城郭、文字,自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起,屬西域都護府。三、唐中宗李顯賜其臣桓彥范為韋氏。李顯之妻韋皇后曾勾結(jié)武三思等,專擅朝政。

    韋國滅亡后,其遺民的遷徙,據(jù)何光岳《楚源流史》說:一支從滑縣北遷于東北,主要分布于今遼寧遼陽、鞍山一帶,演變?yōu)槭翼f族;大部分人被迫與大彭退避于西方,到達今陜西岐山縣東,依附于西羌;另有一支于秦、漢時南遷到廣西、貴州、云南等省,大多融入于今壯、瑤、布依、水、毛難、仡佬、仫佬、侗等族,仍姓韋,且在壯、水、布依族中為大姓;而留居中原的,成為北方大姓名族。又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載:韋失國后,子孫徙居彭城(今江蘇徐州);“韋伯遐二十四世孫孟,為漢楚王傅,去位,徙居魯國鄒縣(今屬山東);孟四世孫(應為五世孫)賢,漢丞相、扶陽節(jié)侯,又徙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自韋賢以后,京兆尹、郡(治所在今西安市西北)成為韋氏的發(fā)展繁衍中心,官宦相繼,名人輩出,唐代為極盛時期,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仍列韋氏為京兆郡八大姓之首,直到宋代以后,京兆韋氏才逐漸衰落,因此,韋氏以京兆郡為郡望。此外,東漢至南北朝時期,今江蘇丹陽、常州及山西臨汾、湖北襄陽等地均有韋氏的聚居點;唐、宋時期,韋氏還分布于今廣東、四川、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一些地方。大約從清代開始,南方沿海地區(qū)的韋氏,陸續(xù)有人去海外謀生,僑居于新加坡等國。

    載入史冊的韋姓名人較多,現(xiàn)僅擇其知名度較高者予以概述。西漢時的彭城人韋孟,為楚元王傅,后又為元王子夷王、孫王戊傅,同時也是詩人,在戊參與吳楚七國之亂以前,曾作詩諷諫,后去位遷家于鄒,又作《在鄒詩》。韋孟五世孫韋賢,篤志好學,號稱鄒魯大儒,西漢宣帝時官至丞相,封扶陽侯。韋賢之子韋玄成,繼修父業(yè),西漢元帝時官至丞相。由于父子相繼為相,且皆以明經(jīng)至丞相,故為世所推重,鄒魯間諺云:“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jīng)。”三國時,魏有書法家韋誕,京兆人,魏代寶器銘題,皆系他所書,還善辭章及制筆;吳有史學家韋昭,云陽(今江蘇丹陽)人,孫皓時為侍中,領(lǐng)修國史。南朝梁有將領(lǐng)韋叡,京兆杜陵人,官至雍州刺史、護軍將軍。隋代有外交家韋節(jié),隋煬帝時任侍御史,被派與杜行滿同使西域,曾至今阿富汗及烏茲別克等國,歸后撰有《西蕃記》。唐代,韋氏人才濟濟,基本上都出自京兆韋氏家族。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及其《校勘記》載,韋氏任宰相者即有16人:韋弘敏、韋方質(zhì)、韋待價、韋思謙、韋承慶,皆相武后;韋巨源、韋嗣立,相武后、中宗;韋安石,相武后、中宗、睿宗;韋溫,相中宗、殤帝;韋見素,相玄宗;韋執(zhí)誼,相順宗、憲宗;韋貫之,相憲宗;韋處厚,相文宗;韋保衡,相懿宗;韋昭度,相僖宗、昭宗;韋貽范,相昭宗。此外,唐代還有水利家韋堅,任陜郡太守、水陸轉(zhuǎn)運,曾在渭水旁作堰及漕渠,又開廣運潭,以便漕運;詩人韋應物,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語言簡淡;名將韋皋,在任西川節(jié)度使時,曾遣使與南詔通好,并多次擊敗吐蕃兵。陜西長安城南有地名韋曲,為樊川第一名勝,因唐代諸韋世居于此而得名;還有望族杜氏所居地名杜曲,時稱“韋杜”,成為后人借喻高貴門第的代名詞。于此可見,唐代京兆韋氏繁盛之一斑。五代前蜀有詩人、詞人韋莊,長安杜陵(今屬陜西長安縣)人,官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其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在《花間集》中較有特色。明代有桂林古田(治今廣西永福縣西北壽城)僮族起義首領(lǐng)韋銀豹,喜靖年間與其從父韋朝威攻陷洛容縣,自永福入桂林,劫布政司庫,殺參政黎民衷。清代有南籠(府治今貴州安龍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起義首領(lǐng)韋朝元,為布依族;廣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首領(lǐng)韋紹光;太平天國北王、六千歲韋昌輝,廣西桂平人,壯族。現(xiàn)代有廣西東蘭壯族人韋拔群,為百色起義領(lǐng)導人之一。

    韋姓在宋人編寫的《百家姓》中居于第50位,在當今按人數(shù)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名列第122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11%,分布較廣,以廣西、河南居多,這二省區(qū)韋姓約占全國漢族韋姓人口的67%。韋姓不僅是漢族常見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數(shù)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清代廣西慶遠府、湖廣施南古巴地、貴州貴陽府定番州等土司均有韋姓;海南東方縣講“侾炎”土語的黎族姓,自稱“勒豪”,意為木棉的孩子,以木棉為氏族圖騰,漢姓為韋;苗、瑤、水、藏、壯、黎、侗、仫佬、布依、土家、景頗等民族也都有韋姓。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