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出己姓,或言姬姓,黃帝之裔孫有 叔安,生董父,其后遂為董氏。相傳董父對龍的習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讓他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有些龍還學會表演各種舞蹈,帝舜便封他為豢龍氏,還賜他以董為姓,他的后代就以董為氏了。
據《董氏世譜》所載,相傳帝顓頊的孫子吳回在帝堯任火神祝融,他有個兒子叫陸終,陸終兒子有個叫參胡,姓董,其后裔就以董姓為氏了。另有《姓氏急就篇注》載,周朝有個大夫辛有,辛有有兩個兒子在晉國任太史、董督,他的子孫世襲晉國董督史官,便以官為姓氏,稱董氏。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始于董父。《國名紀》丙卷曰:“董姓豢龍在滑之韋城。古城內有豢龍井。”說明董氏源于河南滑縣一帶。還有河南省內黃縣一帶和山西省境等地。從漢代到唐代董氏已遍布全國各地,清代有陸續移居臺灣,此后有的又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