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任村鎮(zhèn)楊耳莊,是個有880多年歷史的村莊。宋宣和三年(1121),洛人楊二移家于此,人稱“楊二莊”。后來,晚輩忌呼祖諱,加上村在河之西側(cè),改名“楊耳莊”。
說起楊耳莊,不能不提駙馬楊春元。要說楊春元還得從元至正十七年(1357)說起。這一年,林州境內(nèi)盜匪猖獗,春元九世先祖楊亨倡議結(jié)寨破賊,并身先士卒帶鄉(xiāng)民萬余,將賊亂平息,元順帝敕授楊亨武校尉同林州知事。楊氏自此發(fā)跡。
隔11年(1368)后,朱元璋義軍北伐,楊亨孫楊景和從明太祖起兵,自河北一直打到北京。元朝滅亡后,楊景和奉命屯守固安,遂從林州遷家至河北固安縣大辛莊定居。
時至200年后的神宗年間,楊景和六世孫文林郎楊繼,被誥封為南城兵馬司副指揮,認識了當朝大學(xué)士安陽人郭樸(人稱郭閣老),二人相交甚后。萬歷二十四年(1596),楊繼四子楊春元以賢俊出眾,被選為當朝駙馬,神宗皇帝將長女榮昌公主許其為妻。
萬歷二十五年(1597),楊駙馬奉旨攜公主回林縣老家祭祖。回鄉(xiāng)后大興土木,在墳場上修起了神道、牌坊、碑樓。在村頭建起了南北兩座券樓,在村中建起了“魁星閣”(當?shù)厮追Q過街樓)。新建了宅院12座,其中包括為公主修的觀景樓(即望京樓)等建筑。
《明史·公主列傳》載:“神宗十女,榮昌公主,萬歷二十四年(1596)下嫁楊春元。四十四年(1616),春元卒。久之主薨。”從這里可以看出,夫妻在一起生活了僅20年,楊春元就去世了,公主去世的時間比楊春元晚的多。對楊春元招駙馬之事,《重修林縣志》中也有記載。
駙馬與公主返京時,將來時帶的半朝鑾駕等儀仗器具留與村中族人,現(xiàn)在部分遺物尚存。駙馬墳神道、石像、牌坊、碑樓全毀于文革時期。盡管如此,現(xiàn)在仍可看到一些遺跡和遺物。
一是駙馬莊園及主樓望京樓。
二是駙馬畫像。像畫在長2米、寬1米的白絹上,雖已400多年,但駙馬頭戴烏紗,身著紫羅,腰系御帶,腳蹬朝靴,端坐在虎皮椅上的形象仍清晰可見。
三是駙馬父親楊繼為官的畫像。
四是郭閣老畫像。因年深日久,畫像部分顏料已脫落。傳說畫像系當年閣老贈楊繼所遺。
五是殘留碑文。原來石碑很多,后來幾乎全毀,殘留的幾塊也都蓋了馬棚。盡管如此,“榮昌公主”、“駙馬都尉楊春元”、“楊公祖塋”等字仍可看到。
六是駙馬墓地。舊址仍存,但墓坑布局與眾不同。別的墓葬都是祖輩在后,晚輩在前,而駙馬墳正好相反。究其原因,眾說不一,難得其解。有的分析這種葬法是為了突出駙馬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