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踏實能干、吃苦耐勞、自立自強
晚報聯合“北京最溫暖人心的公益老鄉會”
讓奮斗中的在京老鄉感受到身邊的力量
讓我們一起傾聽……
12日晚8點,“689老家河南”在新浪微博推出專題《18位在京河南人訪談錄》。
“689老家河南”公益老鄉會的創辦人和負責人梁涵涵說,自己做這個活動的目的很簡單:第一宣傳咱們老鄉踏實能干、吃苦耐勞、不怕挫折的自立自強精神,第二讓奮斗中的在京老鄉感受到身邊的力量。
18位老鄉來自河南18個地方,有私營小店店主,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還有草根歌手堅持不懈的勵志故事……他們在京創業中經歷許多挫折,但都是靠著堅持,最后換來了甘甜。記者 張翼飛
第一個故事
許昌夫婦創造“紅色傳說”
房祖名都穿過他們設計的T恤衫
揣著300塊錢,京城嗅商機
在開篇的故事中,梁涵涵講述了一對在北京大柵欄經營紅色收藏品的年輕夫婦。他們是許昌人,丈夫叫范耀杰,妻子叫喬改玲。
2003年,許昌長葛的范耀杰只身來到北京,身上的300塊錢就是希望。
他還沒有落腳安頓住宿就直接去了南三環的潘家園古玩市場,在熙熙攘攘的攤位前,他嗅到了第一個商機:某攤位前圍了一堆人,走近發現全是做古的紅色系列宣傳畫。
他毫不猶豫地批了幾十張,只留了吃飯坐車的錢。他來到天安門,第一名顧客就買了10多張畫。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做生意就是這樣,有好的時候也有不景氣的時候。有那么一段日子他賣出的紅色系列畫寥寥無幾。
原來是許多外國友人來買畫,語言不通只能用類似的啞語來比畫,為此錯過許多出手闊綽的外國游客。
當發現問題所在,他開始白天擺攤,晚上撿起從舊貨市場買來的英漢詞典來學英語。
就這樣,他的英文大有長進,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后來,他又學了其他國家的日常交流口語,相比其他擺攤的同行朋友,他的攤子前經常駐足許多外國游客。
當起店掌柜,創立“紅色傳說”
擺攤一年結束后,他用賺來的錢盤下了珠寶市的一個幾平方米的小店,當起了店掌柜。而此時760公里外的河南長葛縣,他的媳婦喬改玲囑咐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只身北上與他來京城相會。
小店的生意一直都比較熱火,2009年時已經積累了許多資金。就在這時,第二個商機出現了。
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考察和研究,范耀杰創立了屬于自己的品牌“紅色傳說”,主打紅色系列T恤文化衫。
借著近年來的紅色復古風和國慶節,該款T恤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追捧,首批出品的幾百件T恤在國慶周沒結束的前提下就被搶購一空。
“紅色傳說”某款T恤還受到了部分演藝圈名人的追捧,成龍之子房祖名就曾穿過一款他設計的T恤出席活動。
在同行業中,范耀杰的這個創意也引發了許多其他商戶效仿,同樣銷售量居高不下。
網友說
@山牛夫:好!贊一個。也當記錄記錄在鄭州闖蕩的外地人。
@都市報道燕子:河南人在外不容易!希望你們一切順利,一切都好!
@鄭州愛心順風車:在京的老鄉們,你們是好樣的!
@DJ雪冰:河南人就是這樣智慧加勤勞,想到就可以做到!
@淵強:誰說河南人不中,咱河南人就是中!
@80后大男生:河南人在北京,總有那么些故事讓你感動。
…… ……
“689老家河南”現在在做什么?
下一步還要怎么做?
689,從河南省會鄭州到北京
“689老家河南”被網民稱為“北京最溫暖人心的公益老鄉會”,是已發展到近3000人的組織。
2004年,從河南廣電學校畢業的梁涵涵來北京打拼,在應聘到一家網絡公司后,舉目無親的他感覺太需要和老鄉們交流一下生活中的愉悅與辛酸。
2005年,梁涵涵萌生了創建一個在京河南老鄉會的想法,因為熟悉互聯網,他申請了第一個QQ群。
從河南省會鄭州到北京, 689公里的距離,梁涵涵就以這個距離來命名這個老鄉QQ群,極易引起在京河南人的共鳴。而在其中,清一色的河南人,以在京河南人為主,絕大多數都是70后、80后、90后。
讓在京的老鄉們感受濃濃的鄉情和蓬勃的鄭能量!
2011年10月22日,“689老家河南”在北京郊區百望山搞了場運動會。運動會上,一個饒有興趣的河南文化元素有獎猜謎環節吸引了大批來山上游玩的人士,比如常香玉是哪里人(細化到縣)?她的經典劇目有哪些?
他們組織了30多個在京河南人參加,但最后現場的圍觀者達數百人,一名北京籍老太太還當場唱起了豫劇。
去年年底,梁涵涵策劃“689老家河南”搞了一個年會,讓在京的老鄉們小聚了一下。今年,他們不做年會了,而是精心策劃了一個“老鄉運動會”。大家既鍛煉了身體,又可以在戶外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
至于靜的,就是這個相當于年終盤點的《18位在京河南人訪談錄》。
梁涵涵希望老家的讀者和網友們密切關注本報的報道和新浪微博的更新,積極轉發、留言、評論,讓在京的老鄉們感受濃濃的鄉情和蓬勃的鄭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