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多重要啊!” ——翟建軍
本報赴北京報道組 王澤遠 清華大學學生 胡齊明
點評 原中宣部研究室主任 劉祖禹
【他是個菩薩】
北京商界有這么個人,“像鳥兒愛護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名聲”。他不信什么江湖險惡,他說我腦子里就沒這根弦兒,只有老老實實地做人、做事、學知識、交朋友,在圈子里創出名氣什么都有了。“名聲重要,有了好名聲,機會自己就來拍你的門,有多少人至今還搞不懂,可憐!”
這人叫翟建軍,北京恒通集團副總經理、執行董事。1993年他闖蕩北京,在門頭溝做一個改裝汽車推銷員;1994年,他冷不丁兒地加盟加拿大格林柯爾北京公司,老板如獲至寶,任命其為副總經理。2003年,他到了北京恒通。這恒通集團家底厚實,總資產15個億,下轄10余家分公司,涉及汽車制造、汽車銷售、汽車租賃、銀行網絡安全系統、房地產開發、進出口貿易諸多領域。對翟來說,也算沒有大材小用。
翟在集團上上下下威信很高。財務公司的小張說,“翟董是個方向感極強的人,似乎一切都按他既有的標準行事。只要結局完美,他愿意做出想象不到的犧牲——達到他那種境界需要好好修行啊!”在格林柯爾任過職的蔡***坦言:“大家都很想念他。”中聯汽車改裝廠的司機小董說,“和這個人共過一次事,你就會知道:他是個菩薩!”
記者想:翟建軍為啥被稱做菩薩?
【冰棍王的秘密】
“租住在門頭溝一間12平方米的小屋內,每天凌晨4點鐘起床,換乘4次車,經過4個小時,趕到單位上班,晚上回來已經11點了。就這樣周而復始。”說到初來北京謀生的情景,翟建軍記憶猶深。1993年過完春節,他背著家人辭去中國重汽集團職工大學講師之職,只身來到北京下海,成為中聯汽車銷售區域代理。區域經理需要經常帶著司機外出送車。翟陪司機送車,夏天再熱也不讓開空調。每次出門,翟都要買一捆冰棍放到車里用棉大衣包好。赤日炎炎,他跟司機一邊大把大把地抹汗,一邊一根接一根地吃冰棍降溫。往往是車送到,他卻開始拉肚子了。翟說:“司機送車費用是包干的,少開銷就意味著多賺錢,你一路燒著空調過去,要費多少油扔多少錢啊。”去新疆出差,經銷商把賓館訂好了,他非讓人退了。他說沒必要,我就在你們職工宿舍貓一宿得了;等你們賣我的車子發大財了,再請我住希爾頓吧。時時處處為別人著想,時間一長,他就成了最受司機和銷售商歡迎的銷售經理。一年下來,翟的業績和口碑,在這個雜牌汽車拼裝企業里已無人可比。
【借空了圖書館】
“對不起,我們這里有關空調、制冷機的資料,你都已借閱完了,有新的資料我們再通知你。”1994年4月的北大圖書館,管理員給一名戴著眼鏡、表情專注的年輕人說。那時翟剛剛應聘到加拿大格林柯爾公司北京分公司,負責原料供應、產品銷售。一進公司就遇上嗆頭風:公司采購制冷劑,賣方某化工廠定價每噸21000元,翟的老板出面談到20000元。翟去談說給個面子再降點,人家冷冷地扔出一句:“你老板說話了,我面子都給他了,你沒面子了。”翟要用知識和信息去戰勝他,把面子拾回來。連續30天,翟建軍風雨無阻地到北大圖書館借閱資料,把關于空調、制冷機方面的書看了個遍。到濟南下火車后,翟一路打探到了化工廠。見到廠長后他說:“我能到生產線看看嗎?”“看吧,隨便看。”翟一頭扎進廠里一天沒有出來。第二天,翟對廠長說:“我要走了。”“?你不是來買制冷劑嗎,事兒還沒說咋就走呢?”“你們年產頂多一萬噸,我下的單子你三年都生產不出來。”翟開始了打心理戰,“我先不和你談判,你滿足不了我,我還要去轉幾個廠子。”此時翟已經把雙方的位置換了過來。廠長態度大轉彎,強拉著要談判。翟接著出招:“你們必須接受我們的采購標準--貨到北京我們抽檢,一瓶不合格,全部退貨!”“依你。”“價格呢?”廠長說:“你定。”翟的定價是每噸18500元,比他老板談的價錢每噸便宜1500元!
【20萬鎮住了老板】
打贏了采購仗后,翟建軍的大老板給了翟50萬,讓他負責替他在老家蓋房。翟帶了一位土建工程師,招標、評標、購料、監理、驗收,三下五除二,房子好了。一算賬,還剩下20萬。按照當時的工資算,20萬就是翟20年的工資。換了別人難免會動心,畢竟你只要用半天時間做個賬就能把20年的工資拿到手。翟卻把20萬交還給了老板。“我能看出來,這個大老板當時有點被鎮住了:一是他沒想到還能省下那么多錢,二是他沒想到省下的錢我一五一十還給了他。”翟緩緩地點燃一根煙,“有人說咱河南人不講信用,造假;我就是個產品,好不好你試試看。我在格林柯爾呆了7年,每項工作我都干得很好。這個老板脾氣大,愛罵人,但7年里他從來沒跟我說過一個臟字。”此后,翟建軍順風順水。他迅速被提拔為公司副總經理。2002年6月,翟放棄了去廣東做科龍總裁的機會,被請到恒通集團做副總經理、執行董事。去年,他成立了屬于自己的企業:金順達投資公司。前幾天,翟建軍給記者打電話,說今年1到6月份,金順達的盈利好得出乎意料。恒通總裁唯恐他離開,逼著他一筆簽下5年的聘用合同。“我就是靠好名聲走過這十幾年。”翟建軍總結說。②3
□專家點評
曾任中宣部研究室主任 劉祖禹
不僅僅是名聲能吃苦,勤學習,講誠信,自奉極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優良傳統美德,在翟建軍這個中原漢子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異常鮮明的體現。
翟建軍這個闖蕩首都十余年、事業有成的河南人,像鳥兒愛護羽毛一樣愛護自己的信用名聲,豪氣十足,底氣十足。“有人說咱河南人不講信用,造假;我就是個產品,好不好你試試看。”他的話擲地有聲。他用自己的為人,為河南塑形象,正名聲。“注意好品行,自有美名聲。”一個人的好名聲,是畢生的執著、不懈的追求。以此為道,以此為本,就使他在“江湖”上留下了一路芬芳。西諺:“良好的名聲在黑暗中也能閃閃發光。”對翟建軍來說,名聲是一筆很好的精神財富。人們要分外地、加倍地珍惜和利用這筆財富。社會上總是有些人對河南人抱有莫名其妙的成見和偏見,河南人的名聲遭受到無端的詆毀,讓人們來認識一下翟建軍這一位精神十分富裕的中原漢吧。翟建軍有過付出,而且還將繼續有付出,但得到的東西會更多。翟建軍的歷程就證明了這一點:他贏得好名聲的同時,也贏得了商機和財富,贏得了人們對河南人的敬重。當然,對河南人來說,他們所要求于別人的,僅僅是用一種平常人的正常心態去對待他們。但,人們可千萬別小覷了他們。(原標題:在京創業河南人之三訪恒通集團執行董事翟建軍)